对话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靳军: 以“美”为缘,让学生毕业展与公众双向奔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8 08:00

馆长说-开栏语: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从2020年开始,北京正式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作为博物馆序列中的美术馆,是城市公共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美术馆众多。它们规模不一,特色多样,共同承担着推动北京公共文化和艺术发展的职责。

在世界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北京青年报推出大型融媒报道“馆长说”第一季,展现这些博物馆、美术馆的馆藏艺术珍品,专访京城馆长们,聆听他们关于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心得体会,为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出谋划策。

360截图20240517221354897.jpg

对话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靳军:以“美”为缘,让学生毕业展与公众双向奔赴

5.18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央美美术馆”)馆长靳军,与他畅聊关于博物馆教育与研究的话题。

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靳军

纵观“博物馆之城”北京的217家博物馆,央美美术馆是依托于艺术院校的美术博物馆之一,集学术研究、展览陈列、典藏修复和公共教育等功能于一身。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以下简称“毕业展”)于4月30日至5月14日在央美美术馆举行,观众纷至沓来——在五一假期期间门票预约难度直线上升,甚至出现预约不上的情况,成为五月北京名副其实的最具人气展览之一。

毕业展的作品赢得人气对未来艺术教育有何促进作用?如何持续深化美术馆的公教美育功能?外界可以怀抱哪些期待,关注未来央美美术馆在研究课题下的新探索?馆长靳军讲述了他眼中的央美美术馆。

双向奔赴 让学生毕业展“火起来”

在今年的毕业展中,带有巨型翅膀翼展26米的快递车的作品《纸鸢》、羊毛毡戳成的两只蜷缩睡着的作品《他的猫》等作品,不仅在现场引得众多观众驻足围聚观赏,更在网络掀起热烈探讨。

当被问及艺术作品具有人气对艺术教育是否有推动作用时,馆长靳军表示:“毕业生作品受到众多关注和喜欢,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感受这种反馈,不断探索和工作,未来会有更多发展的可能。”在他看来,艺术创作是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必须与社会连接和融合,为不同审美的人群服务,其中的一些艺术作品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可能正是因为触摸到了大家的某些心理感受。

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当天,正是研究生展结束前的最后一天,接下来美术馆会暂停开放,继续为本科生毕业展进行布置。对这样两段毕业展的中期间隙,靳军做了阶段性总结:“今年毕业展的主题是‘心向往之’。我想蓝天背景与白色云朵的形象预示了我们青年创作者、艺术家会逐步走出校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这次第一波毕业展期间有十几天的时间里,我们感受到许多社会关注。美术馆每天人潮汹涌,形成了热烈的氛围。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关心艺术和审美,关心艺术人才的成长,而青年创作者也期待能够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回馈社会。美术馆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帮助学习者、创作者和社会产生连接,让更多公众观众与我们培养的优秀人才有一个衔接的机会。”

线上线下 与公众一起成长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中,“教育”一词排在“研究”前。这也引发行业人士为之探讨。靳军对此表示认同,他说自己在观察了解后发现,许多世界著名博物馆每天都在接待中、小学生团体和其他团体去学习和上课。由此他认识到,美术馆首先是一个公共的教育平台、美育培养基地,那么实现基本的公共教育功能是首要的,要将作品呈现好并帮助公众了解。“博物馆应当致力于让人类艺术文化的精华与公众更好地接触,更好地去呈现。让大家在欣赏、了解文化历史的过程中,培养美学修养、审美素质。”

毕业展人气较高,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央美美术馆提供了导览服务,毕业生也在作品旁边为尽力讲解作品构思——这些做法,受到观众的欢迎。靳军表示,央美美术馆一直在提升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导览服务就是其中一项,日常有讲解员以及志愿者帮助公众了解展览作品,帮助观众提升对于艺术的认知,“我们会通过公教活动和服务带给观众更好的收获和体验,希望美术馆在这个过程中与公众一起成长。”

除了线下观展渠道,今年央美美术馆还利用流媒体平台对毕业展进行了网络直播,以便于公众云上观展。靳军表示,线下空间结合线上媒体展示,是向更多公众传播艺术内容的有效方式。“在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展示:目前正在建设数字美术馆,未来将通过数字化手段展现线下展览,让更多人欣赏和了解艺术,进一步传播艺术内容。”

共研共创 校馆协同发展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还有一个关键词“研究”,依托于艺术院校的央美美术馆,可谓集学术研究、展览陈列、典藏修复和公共教育等功能于一身。

区别于其他美术馆,央美美术馆的策展思路特色鲜明:第一批观众首先是学生;此前画家个人作品展览中将画家的原稿草图一同展出,完整展示一幅画的不同阶段。靳军透露,这是央美美术馆新的创作方式和策展方式带来的新变化。

“我们背靠高等艺术院校中央美院。中央美院是美术馆研究的核心资源,美术馆与中央美院各个专业院系都有非常强的交叉融合和互动。中央美院展览策划方向的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将创作过程细节呈现的形式,让观众了解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规律,了解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在呈现之前经过了怎样的研究、实践过程。”靳军说。

他说:“未来美术馆会继续通过协助我校各专业院系做相关创作和教学,做好学术研究与一些背景知识调研,力求呈现给公众更好的内容。所以研究是我们核心的任务,也是为日常的展览和内容呈现做基础工作。”

反思展望 艺术应反映时代变迁

除了央美美术馆馆长的身份之外,靳军亦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艺术家、策展人。2007年到2016年期间,他组织策划了40余场系列艺术专题展,包括“回望反思”“重读经典”等展览的经典品牌。谈及多年策展工作的经验,靳军说此前为开展系列研究性展览,他曾对5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的艺术发展做了探索和梳理,与老一辈艺术家和中青年艺术家进行了深入交流。这些工作,让他了解到我国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到艺术作品不同的历史背景,并得以探索他们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历史和文化跟艺术成品实际上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形式上的发展、主题上的变化,都反映了年代的不同状况。艺术一方面是艺术作品形式的一种呈现,另一方面是文化、历史和社会面貌的呈现。所以它是综合性艺术,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变迁。”在与老艺术家们交流中最令靳军难忘的,是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真诚,“当年他们很认真地学习,出去调研和写生实践,去了解各地的情况,去表现一些人物事件。这些都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过程。”在靳军看来,这些宝贵的经验,也为央美美术馆如何打造系列艺术专题展提供了方法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实习生 虎巾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磊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壹美美术馆首个“90后”艺术家个展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9
“雾隐的南方——许东生作品展”在壹美美术馆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8
壹美美术馆新推三项展览 展现当代艺术家的青年魅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0
图记|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推出“美术馆神游夜”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8
观展|2024中央美院毕业展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