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审委会议时隔3月重开 IPO节奏有望常态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5-14 17:05

时隔三个多月,发审会终于重开。

根据交易所官网信息,5月16日,深交所将召开发审会审议马可波罗首发上市申请;上交所也将于同日举行发审会,审议保隆科技再融资项目。

对此,不少投行人士既欣喜又担心。

欣喜之处在于发审会的召开很可能意味着IPO节奏有所恢复,企业上市希望加大。担心之处则在于:一方面,发审会的召开会否间隔时间过长;另一方面,企业过会成功率难以预期。

此外,随着发审会的重开,IPO新项目的“零受理”的情况会否改善,已过会手拿批文的项目能否顺利发行,也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超500家企业候场

5月16日,冲刺深市主板的马可波罗将要走上发审会。

相较于此前拟IPO企业上会,马可波罗此番上会颇受市场关注。

这是发审会时隔3个月后再次召开,此前上交所和深交所上次召开发审会分别为1月29日和1月31日。

去年“827新政”以来,过会企业明显减少。根据Wind,2023年8月27日至2024年5月13日过会企业共10家,而2024年以来仅有万达轴承(1月19日)和金天钛业(2月1日)两家企业成功过会。

“IPO节奏较快时期,发审会几乎每周都会召开甚至一周召开2次,每次上会企业2家左右,每月上会企业可达十余家。”受访保代告诉记者。

如今,发审会即将到来,投行和拟IPO企业信心得以提振。不过,他们也有所担心,“发审会召开是一时的试探,还是会持续增加频次?”

不少保代对记者表示,准备先按兵不动,观察发审会后续恢复情况再做打算。

事实上,受访保代们对发审会节奏的期待值相对不高。

“不用回到‘827新政’以前,能够先行恢复到春节前的节奏,就比较满意了。”有保代直言。

从IPO排队企业情况来看,发审会的任务并不轻。

根据Wind,截至5月13日,正在推进IPO进程(包括中止审查)的企业共590家,其中2024年以来还有更新发布IPO相关公告的有515家。

而剔除“中止审查”状态企业后,目前IPO处于正常推进状态且于年内更新IPO进程的企业共87家,包括北交所43家、创业板21家、主板15家、科创板8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拟IPO企业中止的情况较多,与此前处于年报期有关,不少企业需要更新财务数据。

然而,不少在年内均无IPO更新公告的企业,其IPO进程恐怕并不乐观。

批文过期、零受理现象有望改善

发审会召开日期的确定,让排队企业有了“盼头”。但还有一批过会企业,虽已取得批文,仍处于焦急的等待中。

企业从过会到发行上市的有效期为6个月,如果超时未能发行,则批文将过期作废,企业上市需要从递交招股说明书起重启IPO进程。

根据Wind,截至5月13日,A股过会而未发行的企业共245家,其中213家批文已经过期。而批文过期企业中,有138家过会时间在2023年以后。

目前还在6个月批文时效期内的企业共32家。其中,建发致新、中力股份、六合宁远、新亚电缆4家企业批文剩余有效期不足15个交易日;图南电子、红四方、中润光能、龙图光罩4家企业IPO批文有效期亦不足40天。

批文过期企业数量不少,与上市节奏放缓有不小关系。今年以来,新上市企业37家,4月以来仅7家。

“对于过会的企业而言,成功上市还是因某些原因被迫终止IPO进程,需要有一个说法。过会后无下文,批文自动到期作废,如若较多企业出现此类情况,将不利于市场信心的建立。”受访保代分析道。

除了批文过期现象能有所缓解外,投行也期盼IPO受理能有稳定预期。

“当新受理企业有稳定预期时,投行才能向尚未递交招股说明书的企业制定上市时间规划表。”保代直言。

公开数据显示,春节以后,沪深交易所至今零受理,如此也导致了部分有上市意向的企业出现强烈的观望心态。

有保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随着IPO节奏阶段性收紧、上市门槛提高、IPO企业科技属性的反复强调,有些市场人士认为“非科技类企业,无论业绩多么出色,短期内上市也希望渺茫”。

受此影响,一些原本已经为备战IPO进行公司制度等规范的企业,开始放弃规范,降低成本。

“如果有科技属性偏弱的企业过会,非科技企业上市基本无望的传言将不攻自破,非科技企业IPO信心随之增强、规范化发展的积极性亦将提高。”保代直言。

而此次上会的马可波罗,是国内最大的建筑陶瓷制造商和销售商之一,并非典型的高科技企业,不过其业绩表现远超IPO标准。

马可波罗按照主板第一套标准上市,根据沪深交易所4月30日发布的最新上市规定,主板第一套上市标准为:最近三年净利润均为正,且最近三年净利润累计不低于2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最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2亿元或者营业收入累计不低于15亿元。

根据Wind,马可波罗2021年—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6.53亿元、15.14亿元和13.53亿元,最近三年净利润累计、最近一年净利润分别超上市标准10.40亿元、12.53亿元,最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和营业收入累计分别超IPO标准71.83亿元和254.51亿元。

在保代看来,IPO向更具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倾斜无可厚非,同时也要给予合规风控、经营业绩良好的非科技企业上市机会,如此有助于企业信心的提振和VC/PE投资积极性的提高。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中国A股劲吹“监管强风” 撤回IPO企业明显增多
中国新闻网 2024-05-21
马可波罗IPO暂缓审议,符合主板定位,业绩稳定性待观察
​第一财经 2024-05-17
新规后 IPO"第一审"来了!
证券时报网 2024-05-12
新规后首场上市委会议来了
上海证券报 2024-05-12
时隔3个月后,IPO恢复常态化审核!年后首个上会项目为马可波罗
澎湃新闻 2024-05-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