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等8地深化海河流域生态安全保护与刑事打击警务合作
人民公安报 2024-05-13 09:43

白洋淀水质全面改善,永定河通水,官厅水库碧波荡漾,塞罕坝百万亩林海抵御风沙,引滦入津、南水北调的汩汩清流开启了新的生态平衡再造,而天津作为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经停地、补给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在此的观测数量已从几年前的3000余只,跃升至1万余只……

如今的海河流域,水光潋滟,生机勃勃,一幅和谐秀美的崭新画卷正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征程上徐徐展开。

近年来,京、津、冀、晋、鲁、豫、辽、蒙8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工作理念,围绕海河流域生态安全保护,坚持专项引领、打防并举,重点攻坚、协同治理,为织密织牢“一淀、五湖、两带、三区、六廊、十源”的海河流域生态安全保护网提供了有力保障,彰显了“共谋美丽海河建设、共筑和谐共生屏障、守住筑牢首都护城河”的合作宗旨。

期间,8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昆仑”“春风”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犯罪活动;健全完善案件协查、警情联处、警种联巡等工作机制,构建优势资源互补、信息共享互通、上下游执法互助的警务协作模式;聚焦“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探索打造跨区域生态警务信息化平台,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围绕保护流域文化遗产、促进流域文化旅游、保障流域产业振兴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协作领域、深挖协作潜能、提升协作质效,开创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的良好局面。

在北京,公安机关构建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发动的“四动”工作格局,以落实“公安+行政”执法协作联席会议制度为牵引,紧盯突出环境资源问题,开展“点穴式”执法,相继破获非法倾倒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非法采砂等一批典型案件。

在河北,公安机关聚焦重点生态区域保护工作,常态开展“利剑斩污”行动,组织6地市设立白洋淀流域战场,连续侦破非法猎捕、非法捕捞、滥伐林木等一批案件,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护航。

在山西,公安机关坚持“护源保水”,清理整治重点水域侵占河道、围垦河湖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治污行动,成功破获特大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案,力保一泓清水入海河。

在内蒙古,公安机关积极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守卫行动”,在森林草原、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三大战场”持续发力,组织侦破盗采黑土、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等一批案件。

在辽宁,公安机关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战、建、防、治”一体推进模式,不断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持以打开路,查处了一批生态领域大要案件,为构筑国家北方生态屏障贡献辽宁力量。

在山东,公安机关建立“生态警长”机制,因地制宜打造生态派出所、警务室,广泛设立“生态警员”,压紧压实生态环境刑事打击责任,先后侦破污染环境案、非法采矿案等大要案件,形成全面覆盖的保护格局。

在河南,公安机关完善专项打击整治、规范执法办案、沿河立体防控“三大体系”,特别是位于海河流域的安阳市公安机关坚持主动警务、强化部门协作、助推生态修复,依法破获非法倾倒废铝灰等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案,为推动海河流域生态环境不断向好作出积极贡献。

在天津,公安机关持续深化“公安+环保+N”的执法协作,通过加强水陆统筹、空地联动、行刑共治、线上线下结合、技术创新应用,推动形成全量管理、全域打击、全面协同的“三全”工作体系;通过数据赋能,破获一起特大跨省非法处置废铅酸蓄电池污染环境案,有效形成了保护全市生态环境安全的坚强屏障。

8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海河为纽带,探索建立“公、检、法、环合力打击,上、中、下游协同治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一体化联动工作机制,全力构建海河流域“大保护”的生态格局。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八地协同治理 共筑海河流域良好生态环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4
京津冀三地公检法环部门将深度合作 共筑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中国新闻网 2024-05-14
浙江公安高水平推进生态警务机制建设
法治日报 2024-04-05
银川全面推行“一警一流域”制度 588名生态警长守护黄河安澜
法治日报 2024-03-21
青海:区域警务联合执法 守护环湖地区生态安全
青海日报 2024-02-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