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茶渍向我传达的真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9 16:00

◎陈思呈

前几天,趁着春天,我回了趟老家潮州的乡下,到了赤凤的山区,想看看村民们摘春茶的场景。

一般来说摘春茶是茶农最忙碌的时候,就在清明前后这段时间。我借宿的村民群辉兄早上6点起床,到山上开始摘茶,中午他用扁担担着两筐新鲜茶叶回来,我过去掂了掂,问他有没有50斤?他说倒也没有,40斤吧。

偏偏三月雨多,下雨的时候不能摘茶,茶叶也没法晒到太阳,对味道影响很大。下午如果遇雨,他只好在客厅心不在焉地喝茶。

我的这次采访时间很短,收获也不算多。摘茶的过程其实很单调,茶树又高又密,茶农们戴着帽子,很难看出什么细节。至于茶本身的知识,网上又有很多。

不过,我还是要写一写茶。

潮州这个地域有着一些标签,有褒有贬。我自查过,多数标签我都不符合。唯有一点是我作为一个潮州人做得最为专业的,就是喝茶。

白开水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难忍受的东西。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冲茶。这么说吧,我喝茶喝到胃食管反流了,但我还是离不开它。

小时候,我奶奶在每天上午就开始冲功夫茶,估计她买了菜,做好了常规家务,觉得应该休闲一下,她就开始冲茶,然后邀请我也喝一杯。

有时候,她还有一个在我当时看来很不理解的行为,就是端起其中一杯,专门去送给邻居老婶,她的妯娌,喝一杯。

大家知道的,功夫茶杯本来就小,别说端着走,连坐着拿起来都很容易烫手。这么麻烦地送一杯茶去,有啥必要?再说别人也不会缺这么一杯茶。

现在我知道,这杯茶,用拉康的话说,就是一个“能指”,它能指代很多东西,比如说“我现在很悠闲,我在享受我的悠闲”,“我邀请你也来分享我的悠闲”,以及也没有什么事要跟你讲,但“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的状态。

吾乡人们冲茶会招呼一声:“茶起”,这个起字特别传神,流露了一种仪式感,仿佛舞台幕布拉开,故事时间或者闲聊时间到了,而这种故事时间或闲聊时间,当然是需要分享的。人们总是用非常愉快的语气说出“茶起”这句招呼的。

成年后我注意到,比较温馨的家庭关系,会体现在这么一个细节。如果是女主人或者男主人一个人在厨房忙碌,另一个家庭成员冲了功夫茶,也会把其中的一杯端到厨房里去,给忙碌的那个人喝。

正因为喝茶对我来说是童子功,所以喝茶的阈值一直在提升,导致我现在不但无茶不欢,还无浓不欢。

外地的朋友评价我喝的茶:看起来颜色像酱油,喝起来味道像中药。

但我的感觉是,淡的茶里面似乎含有水分——我知道这句话是病句——我觉得不彻底,喝的时候会着急,一种没有被满足、但本来可以满足的、那种被吊着的难受。

我奶奶那一辈人把我喝的这种茶称为“焖茶饭”,就是茶叶放得很满,像焖米饭那样。还有一个说法也很生动,说:水溜缝才能进。

所以,必须只有功夫茶具才能做到这样。这种茶具呢,还是用拉康的话说,依然是一个“能指”。

它是一个盖碗配三到四个杯子。盖碗里的茶叶要放满,水溜缝,每次都要倒空水,杯子特别小。这个型制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冲茶过程很忙。

要不断地冲水,不断地倒出来,不断地洗杯,因此,喝茶的流程也会被极大地拉长。喝每杯茶的频率也在极大地增加。

简单地说,就是人为地使冲茶过程增加了难度。但一件事有了难度,会天然地成为一个凝聚力。坐在一起的人,某个程度上都在关注喝茶这件事,再陌生的人也能拉近距离,因为起码有冲茶这件事可以一起做。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反过来说:这杯茶也能拉远距离。

因为有茶,这件类似于他者的事物存在,我们可以只聊聊眼前这杯茶,不必交浅言深,有违内心。

所以这个“能指”,它能指代一种可近可远、可浓可淡的社交距离。

我一直觉得吾乡的功夫茶真的很妙。这种设计非常妙。其次就是吾乡因为有了喝茶的习惯,所以邀请别人来家里做客的时候,那种说法也特别妙。

如果邀请别人有空来家里玩,会显得很抽象,怎么玩,玩啥?邀请别人有空来家里吃饭,又显得太正式,太隆重。邀请别人有空来聊聊,感觉好像有事。还有电视剧《潜伏》里翠平是这么说的:“有空来家里炕上坐”,这固然亲切可爱,但未必太过随和了。

还是吾乡的邀请最为得体和轻松:“有空来家里喝茶”。它显得散淡又具体,进可攻退可守。避免了很多尴尬,又避免了很多用力过猛。

还有,我们的功夫茶具上,往往会有茶渍。

这也难免,每天喝茶,久而久之肯定会留下茶渍。但我又想说了,还是拉康哈,这些茶渍,它们也是一个“能指”。

吾乡有一句谚语说:“假勤快才去洗茶渍”。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茶渍是不需要洗掉的,把这些茶渍洗掉的人,不是真的勤劳,是花时间做了一件没必要、甚至扫兴的事。

为什么茶渍不需要洗掉呢?因为吾乡认为它们是好东西。

我现在想,这些茶渍指代的其实是之前每泡茶所留下的积累,所以它自带芬芳,把每一泡茶的好处以某种形式叠加在一起。

如果能这样去看待过去,其实是很好的态度,能够把这些好的印记留存下来,每一次冲茶的时候,旧的茶依然能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当今天的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过去的一切都在产生影响和推动。

但是,今天固然由过去所影响,今天也会反过来影响过去。为什么呢,因为随着今天的我们的见识和理解不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也不同,同一件事,我们的解读再也不是以前那样了。

另外,我们今天所做的,也叠加在过去之上,像茶渍那样,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今天也影响了过去。

难怪梁启超会把这种茶渍累累的茶壶用来解释“业”,说业业相引,业力不灭。

这是茶渍向我传达的真理。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首个“功夫茶日”落地北京西海,传统茶文化注入新生力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9
随笔|茶渍向我传达的真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9
打死都不能多喝的4种茶,常喝肝癌、食管癌跟着来
健康全说 2024-03-16
随笔|王亚宁:心情好不好都去喝一杯茶
作家联盟 2024-03-10
新知|喝茶如喝水,土耳其人均喝茶量世界第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