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丨“微提升”撬动“大民生”!天北街道扮靓“面子”做实“里子”
北青社区报昌平版组 2024-05-08 19:12

口袋公园美如画

健身步道纳民意

小广场焕然一新

协商议事亭建成

……

近年来,天通苑北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精准实施微提升项目。

通过在居民身边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突出社区特色,为居民提供“遛弯散步”的休憩场所;通过基础设施的改造,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通过对裸露地面的重新绿化布置,提升社区整体环境;通过社区内修补,消除社区内的安全隐患。

“闲趣园”诞生记

协商议事来装扮

漫步在樱花树下,赏看红艳欲滴;在儿童乐园玩耍,欢笑声不绝于耳;相约健身步道,与大自然不期而遇……这个春天,位于北三区东侧的“闲趣园”,成为社区居民的打卡地。“家门口的公园实在太美了,几乎每天吃完晚饭都来这里打卡,真是老幼皆宜的休闲好去处。”居民们纷纷表示。

据悉,北三区东侧曾有一片闲置绿地,地面坑洼、蚊虫滋生、绿地斑秃等问题,成为居民们的揪心事。为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满足居民游憩功能与健身休闲活动需求,北三东社区对该区域进行了提升改造,实施微提升项目。

社区开展协商议事会

社区先后开展各层级研讨会、会前会、入户走访、现场调研共计7次,同时积极对接街道相关科室、项目设计方、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楼门长、党员代表等,开展协商议事会,在3次对设计方案修改的基础上,最终达成共识确定改造方案及文明公约,并将公园命名为“闲趣园”。

据北三东社区党委书记闫文芬介绍,微提升项目绿化面积8000余平方米,涵盖樱花、紫叶李、山桃、西府海棠、紫丁香等将近20个品种,同时开辟出儿童乐园、健身步道等区域,铺装面积3000余平方米。

儿童乐园

健身步道

同时,社区还成立了微提升项目居民监督小组,由30余名居民代表组成,武志国就是其中一员。“我退休前从事工程方面工作,专业正好对口儿,空闲时就来施工现场溜达,发现的施工问题及时向社区反馈。”武志国告诉记者。

社区还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与辖区共建单位、物业公司、热心居民等,同心协力栽种绿植。

闫文芬表示,社区通过微提升项目为居民提供发挥作用的机会和通道,引导居民担当社区“规划师”,通过协商议事平台,引导居民参与到规划、治理实践、监督维护工作中来,唤醒居民主体意识,激发自治活力,每个人都成为“规划师”,扩大基层治理空间,实现了基层治理从“自治”到“共治”再到“善治”演进。

“闲趣园”的文明之风

“社区计划成立‘闲趣园’秩序维护队,目前正在进行志愿者招募工作,希望更多的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闫文芬说,社区接下来将在“闲趣园”开展健步走、诗朗诵、文明宣传等活动。

小广场变身记

宜居家园来打造

东三区的南广场和北广场,同样通过微提升项目换新颜,成为居民们休闲娱乐的休憩场所。有的在广场跳广场舞、打太极,有的在林间步道遛弯散步,有的在凉亭唠家常……

据了解,东三区的南、北广场存在整体面貌老旧,坑洼多、雨季易积水影响出行,绿地斑秃观感差等问题,影响居民使用感和安全性。为此,东三南、东三北社区,邀请居民、物业、业委会等多方力量参与规划,协商共议小广场微提升方案,兼顾各方需求集群策,同心寻找共识最大公约数,以微提升重塑社区微空间,提升小广场功能与品质,营造全民共享空间。

“南广场的凉亭座椅有些窄,老人坐上去不安全。”“北广场入口处安装隔离墩吧,防止机动车乱停放。”……对于各方代表在协商议事会上提出的合理建议,社区均采纳实施。

北广场针对儿童增加了多功能娱乐区域,添加了平衡木、小木墩等符合年龄特点的玩乐器材;针对青少年、青年群体丰富了健身运动区域,更新了适合锻炼的单杠等器具;针对老年群体新建了林下休憩空间,增添了休闲座椅等方便休憩的设施;针对社区文化宣传搭建了文化趣味空间,增添了文化展示窗口等。

“小广场安全隐患没有了,老人们可以踏实遛弯儿了,不会再有磕磕绊绊,还增加了很多公共设施,环境真是越来越好啊。”居民张大爷表示。

新建凉亭

南广场加装排水系统,以暗沟形式在广场两侧砖下40—50cm处安装排水管,以科学化、精准化、细致化的改造措施,在满足合理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居民愿景的最大程度融合。同时新修建一座凉亭,花坛也进行了翻新。

在补种绿植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物业公司、天北小哥、幼儿园小朋友等共同打造宜居绿色家园。挥锹挖坑、扶正树苗、填土夯苗、提桶浇水……大家各个环节配合默契,忙中有序。

“大家一起亲手种下花草、树苗,虽然出了一身汗,但是非常开心,共同为社区治理出了一份力。”社区志愿者季兰英表示,大家还纷纷将写有姓名、种植时间以及美好寄语的心愿牌,挂在了自己种植的花草、树苗上,以后会经常过来关注它们的茁壮成长。

“南、北广场铺装面积700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将近6000平方米,包含海棠、丁香、紫薇、月季等10余个品种。”据东三南社区党委书记芦佳、东三北社区党委书记韩艳丽介绍,社区接下来将在南、北广场开展文艺汇演、跳蚤市场、创城宣传等活动,进一步落实昌平区建设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

“共享花园”蜕变记

志愿服务来维护

居民祁女士领着3岁的儿子,在天通中苑38号楼北侧的“共享花园”,享受着美好的春日时光,“现在不用出小区,就能拥抱大自然,真是太好了!孩子可喜欢这里了,每天都要过来玩几个小时,而且也没有了坑坑洼洼,不用再担心孩子摔倒。”

 

“之前的小广场坑洼不平,存在安全隐患,几处闲置绿地部分黄土裸露,下雨时泥泞不堪。”中二社区党委书记尤悦告诉记者,通过对中苑C区和D区的微提升项目改造,小广场铺设了全新地砖,安装了休闲座椅、栅栏等,之前的葡萄架处新修建一座凉亭,闲置绿地补种了绿植,铺设了健身步道。同时,凉亭命名“协商议事亭”,居民们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共同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

据悉,中二社区共开展了6次协商议事会,就社区微提升项目进行专题协商。

社区开展协商议事会

街道工作人员实地走访

天通中苑一区C区业委会副主任王春燕不仅参加了所有协商议事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还在绿化种植期间中充分发挥自己养花多年的“特长”,细到每棵花卉、树苗的选择、栽种都全程跟踪。

去年中秋节,社区在“共享花园”开展了猜灯谜活动,吸引了百余名居民热情参与。活动现场彩灯满枝头,与缤纷鲜花相互映衬,营造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居民们或是独自思考,或者几个人在一起商量探讨,破解谜底。

微提升项目提升了人居环境,居民们在后期维护方面功不可没。由40余人组成的“蓉之馨”绿植志愿维护队,每周都要为绿植浇水1-2次。

王春燕(右)参与种植工作

王春燕也是志愿者中的一员,“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社区环境焕然一新,我们也要一起扮靓家园,捡拾垃圾、清理杂草、劝导不文明行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中二社区计划推行“绿地认领计划”

接下来,中二社区计划推行“绿地认领计划”,把微提升项目补种的绿地规划成一个个小花园,邀请有兴趣的居民共同建设家园,并制作植物名称、属性等基础知识标识牌。暑假时组织社区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植物知识,引导孩子们意识到绿色环保的重要性。

下一步,天通苑北街道将继续从细微之处入手提升城市品质,扮靓“面子”做实“里子”,以“绣花功夫”打造宜居天北家“圆”,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搭建协商议事平台,促使居民由“被动”到“主动”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朱泽清

相关阅读
彩绘文明实践文化墙扮靓大山子社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5
昌平丨龙泽园创城巡游“文明号”开启第一站——龙泽苑社区
北青社区报昌平版组 2024-05-14
昌平丨老楼新“梯”,南口镇加装首部外挂电梯,居民幸福感直“升”!
北青社区报昌平版组 2024-05-14
昌平丨商民融合 多元共治!天北街道打造中小微企业孵化平台
北青社区报昌平版组 2024-04-15
昌平丨“新”力量!“骑手友好社区”三方共建,全国首批试点社区落地天北街道
北青社区报昌平版组 2024-01-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