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淡”之间没有人知道你会变得多么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4 07:20

继“i人”“e人”之后,“浓人”“淡人”作为一种新的人格划分标签近来在网络上爆火。在网络讨论中,“浓人”代表着热情、活力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他们热爱生活,乐于与人交往,总是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他们情感丰富,对工作、爱好和人际关系都投入极大的热情。“淡人”则更倾向于对任何事情都保持淡淡的情绪,不轻易被外界所动,对生活和社交都持一种淡然的态度。

这种人格划分标签乍看起来有点费解,因为在心理学研究中,五大人格特质早已成为描述和评估个性的重要框架之一。包括开放型人格、尽责型人格、宜人型人格、神经质人格、外向型人格在内的五大人格,已成为“人格心理学中通用的货币”。这是基于心理学家对个体行为和情感的长期观察、实验和研究,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建立的人格分析模型。而即便是这五大人格特质,也很难将我们每个人一一对号入座,毕竟,人是复杂的个体,并不是用五大类型就可以概括,更何况将其简化为“浓”“淡”之分。

然而,细加考量就会发现,这样的简单划分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人们迅捷了解自己和他人,与当下不断“加速度”的交友节奏不谋而合,由此也备受年轻人的喜爱。既然我们知道每种人格都无对错之分,每个人的人格特征都是独特的财富,都会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发光发热,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颇具趣味性的“浓”“淡”人格划分标签,又何以在网络上争论得不可开交?

原因恐怕就在于,“浓”“淡”人格标签之分,本质是积极与消极的生活态度之争。当大家将“高强度的生命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赋予“浓人”,将 “不追求过高目标”“不再过度努力”赋予“淡人”,人格特质就已经转化为人生态度,已经与心理学不搭界。大家争论的焦点其实是,在节奏飞快、竞争激烈、社交联系紧密的现代社会中,在社会规训和自我加压的双重鞭策下,年轻人到底应该如何面对生活。这与其说是一次心理学层面的争论,不如说是一次社会学意义上的探讨。

做一名“淡人”,可以让人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但是,如果这种态度成为一种消极的逃避现实的方式,就可能影响个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做一名“浓人”,直面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直面来自于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拥抱火热的生活,以“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的精神追求美好人生,青春才不会像漂泊的无舵之舟。

在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潮中,没有人能够真正成为“淡人”。适当的心理调适,不应成为一些年轻人遇事就躲的“避风港”、不愿吃苦的“遮羞布”和封闭自我的“挡箭牌”。尽管不同人的人格特质会有差异,有人偏“浓”些,有人偏“淡”些,但“浓”“淡”之间,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青春旋律同样激扬,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的青春乐章同样悦耳。

开放的胸襟,进取的热情,永远是青春最美的姿态。当大家的发展基础日益厚实,当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有了更多可能,当拥有多重身份和职业、多种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斜杠青年”成为常态,当大家以更加自信的态度、更加主动的精神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进程,“浓”“淡”之间,没有人知道你会变得多么好。

今天又是五四青年节,愿所有的“浓人”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愿所有的“淡人”焕发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文/晨云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批量“社恐”的人里,有你么?
团结湖参考 2024-11-08
新知|浓人淡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9
人格特质对成瘾性的观看行为影响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4
生活|什么浓人淡人,我们是追求可控的中年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0
生活|什么浓人淡人,我们是追求可控的中年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9
夜读|没有人能够定义你的人生
猫姐能量圈 2024-03-15
人物|微表情专家涉足儿童心理学 姜振宇:带你破解孩子“叛逆”的真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4
科学|好的个性降低患痴呆症的几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