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记|“理工青年”与古籍修复的“化学反应”
新华社 2024-04-24 11:00

在天津图书馆古籍修复室,高学淼(右)在一名实习生修复古籍时驻足观看,并不时指导(4月22日摄)。 在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高学淼穿着工装,在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间忙碌着,对不同的纸样样本进行数据检测。“这是古籍修复的‘前奏’,目的是寻找最接近古籍用纸的材料,以便达到最佳的修书效果。”高学淼说。

高学淼在实验室内将纸样放置于载玻片上,准备通过仪器检测纸张纤维数据值(4月18日摄)。 今年38岁的高学淼是天津图书馆古籍文献部古籍修复组组长,也是该馆1978年古籍修复室成立以来的第一位学习化学专业的“古籍修书人”。

高学淼在实验室内清洗实验用烧杯器具(4月22日摄)。 今天的古籍修复越来越成为一门交叉学科,化学和生物方法的引入,让古籍修复更加科学。“古籍修复工作在开始前需要对古籍用纸酸碱度、纸张纤维、白度等数据值进行化学检测,每本书也要根据实际的破损程度制定一书一议的修复计划。”高学淼说。根据为每本古籍“量身定制”的方案,高学淼和他的同事们接下来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传统技艺展开修复工作。

高学淼在实验室内对不同纸样进行挑选(4月22日摄)。 在高学淼看来,通过现代科学手段辅助修复的同时,更要坚持流传下来的非遗技艺,传承好前人留下的纸质文物,把古籍保护好。

高学淼在实验室内通过实验仪器检测纸张纤维数据值(4月18日摄)。 在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高学淼穿着工装,在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间忙碌着,对不同的纸样样本进行数据检测。“这是古籍修复的‘前奏’,目的是寻找最接近古籍用纸的材料,以便达到最佳的修书效果。”高学淼说。 今年38岁的高学淼是天津图书馆古籍文献部古籍修复组组长,也是该馆1978年古籍修复室成立以来的第一位学习化学专业的“古籍修书人”。 天津图书馆是首批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现有馆藏古籍59万册,古籍修复工作已持续70余年。

高学淼(左三)和天津图书馆古籍文献部古籍修复组部分同事合影(4月22日摄)。

图文/新华社发

编辑/耿蕾

相关阅读
图记|“理工青年”与古籍修复的“化学反应”
新华社 2024-04-24
兰州推动文旅从“物理融合”走向“化学反应” 旅游引客文化留人
中国新闻网 2023-12-02
汉服+文旅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破圈密码”在这里
央视新闻 2023-11-19
NBA|哈登来了快船三连败 超巨化学反应没那么简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1
NBA|哈登快船首秀中规中矩 快船四巨头完全不见化学反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