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亮相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巧妙融入电影语言之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3 15:43

以电影《云霄之上》荣获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集体)以及最佳摄影三项大奖三年之后,刘智海导演又有新作品《出发》亮相第十四届北影节。4月22日晚,作为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映单元的精选佳作,由潇湘电影集团、中国美术学院和湖南当燃影业联合出品的电影《出发》举行了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映活动。

《出发》以青年毛泽东的游学历程为叙事核心,透过苦难历史背景下的青春激情与思想觉醒,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影片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历史内涵深邃,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导演刘智海表示,影片的核心创意在于关注青年毛泽东的游学经历,力求展现伟人作为普通人的真实面貌,从而塑造一个更加立体的青年毛泽东形象。

映后,专家学者们对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当代电影》杂志主编皇甫宜川对《出发》的叙事结构和主题深度赞不绝口,认为该片超越了观众的期待,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巧妙融入电影语言之中,以横轴绘画风格引领观众穿越时空,深入体验青年毛泽东的心理变迁与时代精神。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则称赞《出发》为自然主义与表现主义结合的典范,其视觉风格与内容的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影片不仅呈现了苦难中的青春激情,更深刻地展示了毛泽东思想上的觉醒和成长。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认为,《出发》在主旋律电影中实现了技术、艺术、美学的全面突破,彰显了中国电影的创新实力。他特别提到影片在细节、情感和情节上的精细打磨,认为这是一部对中国电影艺术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

《电影艺术》主编谭政从电影的创新意义、叙事难度和诗意表现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出发》通过历史与艺术的结合,以一种充满诗意的手法,展现了民族和国家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

原中央戏剧学院电视艺术系主任路海波分享了对《出发》的美学和主题人物塑造的深刻见解,认为影片在美学创新、内容立意与人物刻画上均有显著突破,影片独特的中国水墨画造型风格更是独树一帜。特别提到影片中青年毛泽东对待不同人群的态度,深刻地体现了其人民观念的深度与广度。

在观众互动环节中,高校学生代表们表达了他们对电影《出发》的深刻感悟和肯定,认为影片不仅是一场视觉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激励,对青年一代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据悉,影片即将于近期在全国上映。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视界|第7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幕
新华社 2024-05-15
聚焦|第77届戛纳电影节即将开幕
新华社 2024-05-14
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青春之夜”圆满落幕
中国新闻网 2024-05-05
导演陈英雄出任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主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9
徐克《上海之夜》4K修复版戛纳电影节全球首映
时光网 2024-04-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