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一种说法 | 青少年科技竞赛为何又现“拼爹”质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1 08:34

据报道,第3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日前公示,个别获奖作品受到质疑。一些获奖项目被网友指出,根本不像是中小学生能做出来的水平,具备科研能力的硕士、博士才有可能完成。对此,大赛主办方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回应,针对网络上的质疑声音,已有专人跟进核实。

这不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一次遭遇“拼爹”的质疑。2020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全国青创大赛三等奖的、由武汉小学生完成的喝茶抗癌类项目,就被指出超出小学生能力范围。由于该项赛事遭遇舆论质疑,教育部曾经将其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竞赛活动名单(白名单)中删除,在明确进行整改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入了2022年-2025年的白名单。

识别是学生本人创新还是他人创新并不难,在评奖环节增加公开答辩环节即可。同时,要把中小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存在的弄虚作假行为,计入学生的诚信档案,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对于参与运作弄虚作假的人员,要按学术不端追究相应责任。

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必须由学生自己取得,这是开展竞赛,鼓励学生创新的出发点。但不可避免的是,有的急功近利的父母会亲自上阵或者花钱请人帮孩子弄“创新成果”。否则,按照基本的学术常识,能被普通网友一看就超出小学生能力的创新成果,专家们会看不出来吗?

要遏制竞赛活动中的“拼爹”现象,首先要从竞赛组织抓起,让“拼爹”成果逃不过评委的“火眼金睛”。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印发《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提出,“主办单位应严格专家选聘,选择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和了解青少年成长规律,在相关领域有专业影响力的专家。”“科学管理专家团队,遵守利益回避性原则,命题和评奖等重要环节应建立随机抽选专家机制。”如果评委专家坚持公正原则,一看就超出学生能力的“拼爹”成果将不可能获奖,反会被怀疑是弄虚作假。中小学生进行科创活动,需要老师进行辅导,但老师辅导不能变为老师代做,学生要在老师辅导下自主完成成果的核心部分。

另外,对于中小学生参加非现场考试作答的竞赛活动,要增加现场答辩环节,以判断是学生自主完成。这其实是学术界查处请人代写论文学术不端的基本方式,通过答辩可以询问是怎么设计、开展的研究活动,如何得到这一研究成果,如果不是自己自主完成,在答辩中就会露馅。对于博士生才能用到的研究方法,小学生如果真能答得很清楚,那表明他确实是科研苗子。

当前,对竞赛活动中的“拼爹”问题,处理通常只是撤销竞赛获奖。对于学生来说是“零处罚”。如此,“拼爹”就会前赴后继。竞赛中的“拼爹”,说到底就是“请人代做”的作弊,需要对参与学生按作弊进行处理,并将其计入诚信档案,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即便其是按父母意愿行事,但本人是竞赛获奖受益者。只有明确竞赛作弊的严重后果,才能让其父母打消“拼爹”的念头。

对于父母帮忙运作孩子参加竞赛,也应该将其纳入学术不端进行处理。这是破坏竞赛公平,影响学术规范,学术界必须对此“零容忍”。

当前,我国已经取消了所有竞赛与升学的挂钩,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已经实行公民同招、电脑摇号录取的免试入学政策,这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家长不再功利地对待竞赛,而要真正从发展学生兴趣、特长角度对待竞赛,这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文/蒋理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青少年科技竞赛为何又现“拼爹”质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1
北青快评 | 整治违规竞赛需要釜底抽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17
北青快评|山寨“叶圣陶杯”死灰复燃,打击黑竞赛须臾不可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16
教育部:“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叶圣陶杯”语文素养大赛等均为违规竞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15
教育部:共同抵制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活动
新华社 2023-01-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