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当代台湾的历史书写:话语、史观及其“建制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3 21:00

☆ 1950—2010,重现战后台湾思想文化领域的曲折与变迁,读懂当代台湾各色思潮的前世今生

☆ 60年的政治气候变幻与社会思潮变迁,世事流转,人文理念与学术风气如何与之适相呼应,又何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声与导火索?

☆ 资深历史学家20余年两岸交流经验,亲历台湾学界,遍寻档案文献,真实呈现台湾人文学术与社会思潮的发源与流变。

◆“去日本化”与“再中国化”,光复之初台湾社会文化的重建

◆ “威权主义”与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1950—1960年代台湾政治领域与文化领域的思潮碰撞

◆ 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延续“学统”与现实转型

◆ 新儒学思潮的振起及其流播

◆ 1970年代:当代台湾的“关键十年” 

◆ 时政、学术、人文,作为意识形态阵地的杂志如何反映时代的张力?

◆ “核心—边陲”结构:思想困局与“边陲”的文化省思

◆ 从“西望”到“回归”,社会风潮涌动下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化” 

◆ 国民党的“本土化”改革与“党外”的兴起

◆ 当代台湾的历史书写:话语、史观及其“建制化”

1950—2010年台湾人文学术的发源与演变,不仅有其内在的逻辑与轨辙,其问题意识、现实关怀、理论方法以及研究路径等,也都受到不同时期政治形势、社会转型、文化思潮、国际学术研究风气以及人事兴替等因素的深刻影响。

本书以台湾重大社会文化思潮的起伏以及政治情境的变迁为线索,分析各家各派的学术旨趣及思想意涵。将“二战”后台湾的政治、思想与学术团成一体,既同条共贯,又线索分明。

内容简介

本书描述了台湾从光复到21世纪初,其人文学术的发展与社会文化思潮演进、政治形势变迁的共生互动关系。全书系统地梳理了战后初期的“去日本化”和“再中国化”思潮,1950—60年代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实证主义思潮、新儒学思潮,1970年代的“科际整合”思潮、文化“回归”思潮,1980年代的“中国化”思潮,以及1980年代以后的“本土化”思潮等重大社会文化思想的发源与流变。

全书共分九讲,深入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氛围,探讨人文学术在不同背景下的问题意识、理论方法与发展路径等。在人文学术与政治、社会、思想、期刊著作、人际网络、机构社群与芸芸大众之间,析出有机的互动与紧张,力图从细节与整体上揭示60年来台湾人文学术的发展与其政治变迁、社会演进、制度嬗变、思想脉动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

作者简介

王东,1963年生,安徽庐江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台湾研究院院长、客家研究中心主任兼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曾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党委书记、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教研室主任。兼任台湾“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客座教授、台湾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客座教授,曾赴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台湾“中研院”等学术机构进行学术交流。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史学史、史学理论及中国区域文化史。先后主持教育部年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等多项。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客家通史”和上海市教委重大创新项目“中国现代史学的知识谱系”首席专家。著有《客家学导论》等作品。

胡逢祥,1951年生于上海,浙江诸暨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历史文献学会和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全国史学理论研究会会员和理事。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学史和学术文化史、史学理论、历史文献学教学和研究。先后主持教育部和上海市有关中国近现代史学史和文化研究方面的多项社科规划项目,出版《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中国近代史学思潮与流派》等专著。

相关阅读
新知|《当代台湾人文学术九讲》:读懂60年来台湾社会的人文嬗变与思想转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3
赏读|带献帝去旅行: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2
历史|重释“汉魏革命”的意义,从历史书写的多重束缚中解放“风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2
新知|后疫情时代,医学如何才能更加治愈身体和人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7
新知|中国近代史、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