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构建城市更新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1 07:14
推进城市更新需要长远规划和严谨操作,切不可片面强调速度。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政府统筹、市场运作,需要明确多方面保障措施和政策支持;坚持民生优先,兼顾各方主体利益,需要确保老百姓、市场主体等从“想参与”到“会参与”,让更新改造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更好体现民众所盼所愿。持续构建城市更新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必将为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起到积极作用。

4月10日,北京发布《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的3份配套文件,涉及统筹主体确定、项目库管理及专家委员会管理三方面内容。其中明确,区域综合性更新项目可划定为一个实施单元统一规划、统筹实施。此举将整合保护性修缮改造、环境整治、补齐现代都市功能、增设社区交往空间等需求于一体,为进一步推进北京城市更新注入更足活力。

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对16省份的21座城市开展第一批试点,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在老旧小区改造及老旧厂房改造、生态修复、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领域科学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北京是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之一。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对全面提升北京城市发展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进程中,无论是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实现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为“两区”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空间载体;无论是以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支持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还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无论是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是加快解决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备、公共空间不充足等问题,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和安全条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七有”要求、“五性”需求,都面临许多挑战。

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政府统筹、市场运作,需要明确多方面保障措施和政策支持;坚持民生优先,兼顾各方主体利益,需要确保老百姓、市场主体等从“想参与”到“会参与”,让更新改造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更好体现民众所盼所愿。因此,持续构建城市更新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是在现行法律框架内破解现实难题的迫切需要。

以《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为核心,北京城市更新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相继出台的数十个配套文件正构建起城市更新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为城市更新行动扎实推进提供坚实的法规政策保障。随着《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关于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老旧厂房更新改造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老旧楼宇更新改造工作的意见》《北京市传统商业设施更新导则》等法规政策的落地,北京城市更新可视化效果日益显现。核心区平房“整院”腾退新模式实现突破,老楼加装电梯完工量创历史新高。亮马河、京张遗址公园等特色品牌项目受到欢迎,打造了一批网红打卡地、消费新场景和区域新地标。“专项规划—街区控规—专项行动”的城市更新工作体系成为具有北京特色的最新实践。

沿着“更新是什么—更新谁来管—更新依据什么—如何推动更新—由谁更新—怎样更新”的问题线索,在城市更新规划、保障、主体、实施和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一方面体现的是在减量发展背景下的更新,不能搞大拆大建,另一方面又聚焦民生保障、突出了首都特点。以北京城市更新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出发点,提炼实践经验,完善配套举措,从而更好推动项目落地,是北京几年来一直坚持的好做法。此番对更新实施单元统筹主体的规范,对城市更新项目库管理程序的明确,对城市更新重大决策及重要工作专家论证和决策咨询的优化,无不彰显了北京探索城市更新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有序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的不懈努力。

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是城市更新的目标所向。但推进城市更新需要长远规划和严谨操作,切不可片面强调速度。因此,持续构建城市更新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必将为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起到积极作用。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未来北京城市更新走向何方?专家:片区各项目“打包”综合更新
北京日报 2024-05-29
画好城市更新最大同心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0
丰台推广“街企结对”城市更新模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1
建行北京市分行:发挥金融乘数效应 在城市更新中紧跟首都发展脉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6
北京通州首届城市更新合作推介论坛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