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有失!探访大兴安岭森林防火第一线
国家应急广播 2024-04-08 20:56

近日,国家森防指办公室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东北内蒙古地区森林草原火险形势,研究部署针对性防控工作。会议强调,大兴安岭林区是全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容有失。

大兴安岭的防火安全为何至关重要?森林火险形势为何愈加严峻?春季防火工作如何开展?总台国家应急广播记者跟随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媒体行”活动来到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实地采访森林火灾防控工作。

黑龙江大兴安岭全区总面积8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7.76%,是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国有林区,在全国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守护这片绿色家园,必须时刻绷紧防火这根弦。

防火形势为何严峻?

“今年防火的压力和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地区应急管理局局长、森防指办公室副主任赵晓刚分析,造成防火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4点:

气象因素

今年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预计将会有更多的大风和高温天气。极端天气会加剧干旱,森林火灾的风险随之增加。

可燃物因素

黑龙江大兴安岭局部地区可燃物载量超过每公顷30吨的极限值,极易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且很难扑救。

防火道路因素

近年来,尤其是2021年的洪涝灾害,对森林防火道路和桥涵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不仅影响了防火工作的开展,也增加了检修和维护的成本和难度。

游客增多因素

漠河等地近年来旅游业红火,外来人员入山、自驾游增多,对火源管控带来一定难度。

3月28日,松岭林业局古源林场飞龙山检查站对入山游客和车辆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什么是“天、空、塔、地”?

面对严峻的森林火险形势,3月份大兴安岭地区召开全区春季森林防灭火工作会议,对森林防灭火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

地区应急管理局局长、森防指办公室副主任赵晓刚:从预警监测来讲,黑龙江大兴安岭始终坚持“天、空、塔、地”四位一体,这是我们多年总结的一个经验。

2022年,森林防火感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天、空、塔、地”四位一体预警监测,切实做到火情早发现

“天”是利用卫星遥感系统,和国家林草局卫星热点信息进行对接,一旦有热点信息,平台同步报警。同时,接入中国气象局的公共信息,可详细掌握每日火险等级以及气温、风力等火险因子信息,可随时掌握全区任意一点实时气象情况以及未来24小时、一周的变化情况。

在雷击火防控上,实现了三维雷电数据实时监测。第一时间将雷电位置、强度、类型、发生时间推送至各县(市、区)、林业局森防指,各地及时开展“追雷行动”,靶向定位、精准核查,有效提高了雷击火的发现效率和精准度。

“空”是利用有人机、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查,做到飞行轨迹、视频的实时感知,实现可视化指挥。

地区应急管理局局长、森防指办公室副主任 赵晓刚:直升机定点巡航巡护,及时发现火情,及时报告处置,这是我们当前森林防火最有效的一个手段。

据统计,2023年5—8月,大兴安岭地区单日落雷最多达1.4万次,相继引发了35起雷击山火。在科技的助力下,火情均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置,平均灭火时间3小时05分,最短灭火时间21分,避免了小火酿成大灾。

“塔”是在高点瞭望塔上,以人塔结合的方式,实现视频烟火识别,精准判定火点准确位置,实现热红外、可见光双光谱监测火情。

塔丰林场516瞭望塔,瞭望员在执行火情监测工作

“我们早晨天亮上塔,天黑下塔。塔上有望远镜、罗盘、地形图、电台,雷暴天气时要观测有没有雷击点”。每年3月春防开始到11月秋防结束,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凛冽寒冬,瞭望员李金柱、李春梅夫妻俩一直驻扎在516瞭望塔。像516这样的瞭望塔,大兴安岭地区有352座,它们是森林的一双双“眼睛”。瞭望员的工作艰苦、单调,李金柱却坚定地说:“我们生在林区,这片森林是我们家乡的一草一木,我们热爱这份防火工作,热爱这片森林土地。”

“地”是“地面巡护”系统。全区1261名巡护人员安装了护林巡护App,随时能够显示巡护员上线情况以及巡护轨迹,并具备事件上报和SOS求救等功能。

地区应急管理局局长、森防指办公室副主任赵晓刚:我们一般3—5公里设一个巡护员,同时我们扑火队伍也组建成巡护专班,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就地处置。

在祖国最北的地方国营林场——漠河林场,扑火队员正在进行日常训练

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提醒您:杜绝火源入林,守护绿色家园。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晨雾江河 树挂冰晶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现雾凇景观
央视新闻 2023-11-15
灭火救援神兵天降、装甲铁骑灵活机动 他们守护大兴安岭万顷林海
央视新闻 2023-10-06
大兴安岭地区提前进入秋季防火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14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北部发生雷电森林火灾15起 目前已合围14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8-11
大兴安岭突降大雪 缓解森林防火压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9-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