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半两财经 |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北京市属企业一季度迎来“开门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7 16:20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一季度,北京市属国有企业加快发展转型,着重培育新质生产力。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期走访了解到,从清洁能源供应到科技园区建设;从转型升级的老字号到瞄准创新前沿的政府基金,北京各类市属国企都交出了成色足、质量高的“成绩单”,顺利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京能集团:深耕京津冀 持续扩大首都外调绿电供应保障能力

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京能集团”)是北京能源供应的主力军。该集团成立于2004年,由原北京国际电力开发投资公司和原北京市综合投资公司合并而成,2011年、2014年先后又与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合并重组。经过多年的资源整合,京能集团由单一能源产业发展为热力、电力、煤炭、健康文旅等多业态产业格局。截至2023年底,京能集团全资及控股企业710余家,拥有员工3.4万余人,投资区域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以及海外,控股京能清洁能源、京能电力、昊华能源、京能置业、北京能源国际、京能热力六家上市公司,盈利水平长期稳居北京市属企业前列。京能集团供热面积占首都核心区供热市场的80%以上。

清洁能源是京能集团的重要板块,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京能集团位于朝阳区的京能清洁能源智慧监管中心,北青报记者看到,全国117家厂站的生产画面和生产数据都在这里的超大屏幕上实时展示,一目了然。

“我们清洁能源2024年度的发电计划是430亿千瓦时,一季度完成已超过25%,供热计划是2770万吉焦,一季度也完成了一半以上。”京能清洁能源的数据工程师介绍说。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京能集团所属清洁能源北京分公司投资建设的“张家口-北京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免费供应绿电累计高达1.70亿千瓦时,为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电供应作出突出贡献。如今,工程持续为北京市供应绿色能源,每年发出绿电30.64亿度,可满足90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减排二氧化碳305万吨,节约标煤约100万吨。同时,通过上游风电和下游清洁供热的协同,为北京市新增清洁供热面积240万平方米。让“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已成为能源领域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典型示范。

京能清洁能源北京分公司党委书记高延庆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一季度以来,该公司投入力量打造延庆光伏电站加密项目、园区分布式光伏和延庆风电项目,为中关村延庆园赋能产业创新。力争年内延庆光伏加密项目完成备案并开工建设,推动园区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

未来,京能集团将积极布局“京西”首都绿色能源基地,全力打造张家口、天津、石家庄三个百万千瓦级风光基地,持续扩大首都外调绿电供应保障能力。

北京国管:4支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已投资决策43个项目  22家为专精特新企业  

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管)前身为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于2008年12月由北京市政府出资设立,注册资本300亿元,2021年7月完成公司制改制,注册资本增至500亿元。

据介绍,北京国管通过基金、股权投资、资本运作等方式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高国有资本的投资回报,受托管理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京国瑞国资国企改革基金等重大基金,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中引导基金作为母基金对市级政府投资基金进行统一出资管理,目前已覆盖本市科技创新、高精尖产业、中小企业发展等重点产业和领域。

2023年底,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引导基金聚焦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发展,出资设立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和信息产业4支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北京国管下属管理机构担任管理人,并引入市场化机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的合力。

4支市级政府投资基金重点用于加强相关领域创新创业培育、投早投小、支持关键技术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政府资金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投资引导和逆周期调节作用,用好创新资源,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及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截至一季度末,4支市级政府投资基金投资决策43个项目,已对其中36个项目实际投出35.6亿元。基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支持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上述项目中22家为专精特新企业,8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为独角兽企业。

北京国资:7家参投企业成功入选“市级数字经济标杆企业”

北京国资公司是北京金融股权投资领域最广的市管国有企业。公司积极统筹要素市场、私募基金、担保和再担保、融资租赁等多元金融业态优势,聚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大文章,全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和发展。

在基金服务方面,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北京国资公司所属专注于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市属国有私募基金管理平台,主要承担着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北京京国盛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两大母基金及其他创投类基金的管理,母子基金总规模超300亿元。

近日,北工投资及在管北京高精尖基金参投的7家企业凭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科技创新与突出贡献成功入选“市级数字经济标杆企业”,分别为:龙芯中科、智谱华章、数坤科技、驭势科技、摩尔线程、玻色量子、柏睿数据。其中,在集成电路领域,龙芯中科现已掌握指令系统、CPU、GPU、操作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在解决我国芯片“卡脖子”难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自主研发的龙芯3A6000芯片总体性能与Intel公司2020年上市的第10代酷睿四核处理器相当。

在担保和再担保服务方面,北京国资公司旗下北京再担保公司作为全国首家省级再担保机构,积极服务北京市中小微企业融资,成为衔接中央和地方财政风险补偿的纽带、衔接政府和市场的桥梁。2023年9月,北京再担保公司基于大模型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精心打造了“北京再担保数智平台”。平台不仅为中小微企业构建了申请、提交、评审、签约的全流程线上化便捷通道,还为合作银行搭建产品展示、系统直连、业务校验、获客推送等服务的展示平台。自2023年9月上线以来,平台累计为北京市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2868笔,担保业务规模72.05亿元,为合作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业务10013笔,再担保业务规模206.75亿元。

在融资租赁方面,北京国资租赁公司在科技型企业的多个发展阶段为其提供周期长、匹配度高、成本低廉的综合服务方案,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企业成长保驾护航。截至2024年3月,国资租赁已累计为29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累计投放资金近9.4亿元。

中关村发展集团:打造“京西智谷”  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完成结构封顶

距离北京市中心约28公里,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已展露雏形。该科技园是中关村发展集团与门头沟区联合打造的“两区”建设重点项目。项目一期占地面积8.54公顷,总建筑面积30.9万平方米,涵盖6个地块、23栋研发楼及其他配套设施,总投资高达39亿元。

北京中发展智源人工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瑞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一季度,作为全市“三个100”重点工程的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已经完成了结构封顶,项目二次结构与机电工程已进场施工,实现投资 4234 万元。本年度该科技园将重点推进外立面施工以及小市政、园林景观等工程,预计年底具备竣工验收条件,计划2025年上半年开园。“园区建成后预计引入人工智能企业200家,实现产值超百亿。”周瑞说。

据了解,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是中关村发展集团探索创新园区运营模式,加快构建人工智能生态的特色创新园区,拥有良好的政策、人才、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园区将实现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式集成服务体系全覆盖,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社区。

门头沟区和中关村发展集团以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项目启动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政企合作创新路径,围绕人工智能产业持续搭建公共算力服务、应用创新孵化、产业聚合发展等平台,高水平举办多场论坛活动,点亮运营“京西智谷”智算中心,为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强劲动能。

今年2月29日,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门头沟区政府、华为公司作为发起单位举办了第二届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现场观众近2000人,会上北京市24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发起了“大模型应用产业联合体”、落地了“北京首个自主创新人工智能算力集群”。“一季度上线的算力规模已达到了400P,全是国产自主可控,到今年年末会实现数千匹的算力集群。”周瑞介绍称。

百花蜂业:科技创新让老字号焕发活力  一季度蜂蜜产能同比提升26.5%

除了高科技领域的相关企业,北京的老字号国企也紧跟时代,奋发创新,在数字化转型中焕发活力。

北京百花蜂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花公司”)是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直属的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专业蜂产品企业。百花的历史可追溯到1833年前创办的永丰蜜店,是老北京蜜蜂文化的代表,也是深受消费者信赖的“中华老字号”。百花公司也是中国蜂产品行业龙头企业和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百花公司副总经理汪海鹰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来,百花公司聚焦于蜂产品主责主业,围绕国潮文创、健康消费等概念,在产品和渠道两端发力。一方面,关注“90”、“00”后等新一代消费群体,开发了一系列既新颖又具有“国潮范”的特色产品,如蜜棒勺蜜、分离式鲜储蜂蜜水等;另一方面,关注企业客户定制化、规范化、规模化的需求,利用公司行业内最大的单体蜂产品加工基地的自动化和产能优势,为国内众多知名企业客户提供了优质、稳定、可靠的定制化产品,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据介绍,百花公司拥有蜂产品研发、生产、检测、品控、设备等专业技术人才数十人,其中不乏全国蜂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区级非遗技艺传承人和北京老字号工匠等。经过多年不懈研发创新,百花公司累计取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专利6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遵照市国资委、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关于科技创新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百花公司制定了2023—2025年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相信通过计划的实施,紧密围绕蜂产品主责主业,百花公司的科技创新实力能够得到显著增强。”汪海鹰说。

科技创新已成为百花公司提升营业收入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支撑。据汪海鹰介绍,今年一季度,百花蜂业实现“开门红”,蜂蜜销售同比去年同期增长7.3%,产能比去年同期提升26.5%,预计2024年全年营收增长10%左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北京市投资“量质齐升”实现开门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5
今年一季度朝阳区科技创新重点行业实现“开门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2
北京产业经济实现“开门红”,一季度信息软件业实现增加值2379.2亿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9
聚焦新质生产力,北京企联搭建技术与资本结合之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6
北京国资公司实现2024年一季度开门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