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力量 亦是星光 李鑫月:用青春时光守护夕阳岁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9 15:40

“来,咱一个老人后面可以多来几位志愿者帮忙!”看到第一次到来的志愿者们表现有些拘谨,一直站在远处观察的李鑫月赶忙上前招呼。在一众志愿“红”的坎肩中,她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一身干练的职业装,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她挺拔的身姿,即使个子不高,也丝毫不减她的气场。

作为北京康养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运营主管,李鑫月每日的日程表总是密密麻麻,除了为长辈们解决日常的助餐服务等身边的大事小情外,她还需要负责多方沟通协调及日常学习接待等。而在本次正式开始采访前,李鑫月正忙着组织志愿者与老人们一起DIY种植多肉。

潮涌中的“灯塔”:坚持与磨砺

送走志愿者后,李鑫月终于得空坐下来喝口水歇息一下。在跟她深入交谈后才知道,这位精干的主管今年只有25岁。“科班”出身的她可谓是专业对口,自2019年毕业后,便进入了北康养旗下一三级公司内从事医护工作。这份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体力,尽管工作辛苦,但她从未退缩,始终坚持在养老服务的第一线。直至2023年,因出色的工作能力,她与另一位同事被派到了北京康养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负责包括机构入驻、居家服务和日常接待等前期建设及后期运营。

“18天内,我们要将这座城市的首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从蓝图变为现实。”她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这个任务,如同一座突然压在肩头的大山,沉重而紧迫。

在那紧张的倒计时里,李鑫月和她同伴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每一天,他们都要与时间赛跑,与细节较劲。从设计、施工到装修,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精确无误,即使领导已经体恤地告诉她周末可以适当休息,但李鑫月的身影依然频繁出现在施工现场,她对工作的投入和热情,从未因疲惫而有所减退。李鑫月回忆道:“那时候,我们就像是被卷入了一场无形的风暴,眼前是不断逼近的截止日期。那时的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去感受紧张了。”

2024年开年第一天,北京首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正式运营。1月3日,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中心迎来了首位入住的长者。

“小小的身体里面仿佛有着巨大能量”,这是同事对她的评价,也是她工作的真实写照。中心的开业并非她能够稍作停歇的起点,而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访客潮的高峰即将到来。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她凭借令人钦佩的坚韧不拔和专业的工作态度,成功应对了超过70场的访客高峰。她对业务的精通,如同经过无数次磨砺的珍珠,愈发璀璨夺目。

"老小孩"关怀篇章:平等与尊重

环绕在驿站里的声音是对李鑫月工作最好的见证。

李鑫月深刻理解,与长者的沟通交流乃是养老服务的灵魂。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亲身体会到了岁月流逝对老年人身心所带来的影响。在与长辈们的每一次对话中,她总是细心调控自己的音量与语速,确保信息的传递既清晰又体贴。每当目睹行动不便的老人踏入中心,她总是耐心提醒,温柔地嘱咐他们步子放慢,同时不忘伸出援手,稳稳地提供支持。在李鑫月的心中,这些细节不仅仅是职责所在,更是对每一位长辈的尊重与关爱。

在与长者互动的艺术中,李鑫月掌握了一套独到的“技巧”。她深知,众多长者渴望的不是被特殊对待,而是得到尊重与理解,他们希望被视为有价值、有尊严的个体,而非仅仅需要同情和怜悯的对象。因此,她始终如一地以平等的姿态聆听每位老人的故事,这种方式不仅唤醒了他们的自尊与热情,还让他们在金色年华里继续享有自主与尊严的生活。

当谈及如何更有效地服务于长辈时,李鑫月特别强调了一种必要的心态——拥有一颗坚不可摧的“厚脸皮”。毕竟,在养老行业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老人们因各种原因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疑虑或易怒情绪,甚至可能面临他们在行为上的突发变化。而这些情绪和行为的波动,往往是老人们内心深处对衰老和未来的恐惧的反映。“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有耐心和同理心,更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专业的知识,去引导和安抚这些情绪,帮助老人们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安全感。”

望向未来的地平线,李鑫月的心中描绘着一幅幅温暖的图景。在她的设想中,未来不仅是对现有服务的完善,更是对养老服务理念的革新,她期待着将这份事业推向新的高度,让爱与尊严成为每个角落的常客。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相信,养老服务的春天将会绽放,带来更多的希望与机遇。

文/马佳丽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什么样的年轻人适合当“青春养老人”
中国青年报 2024-05-13
椿萱茂在12周年品牌庆典上,用双赛道养老模式书写全新的未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2
甘肃白银社区养老渐成规模 政企共应“夕阳之约”
中国新闻网 2024-04-04
乐成集团携手北京电视台推出“一老一小”时光音乐会 代际融合共创美好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5
全国人大代表李楠楠:呼吁改善农村养老助力农村老人安享晚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