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以中国古代历史上两大盛世为例,阐释缔造盛世的深层逻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1 16:00

印象中,中国古代有多个高峰,秦统一六国,汉征服西域,大唐万国来朝,宋虽文弱,但经济文化极其发达……但在作者眼中“盛世”有着固定的标准。

何为盛世: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威服四夷

在这个标准下,作者侯杨方认为中国古代只有两个时期堪称盛世——西汉、康乾。前者是中国盛世的发端与典范,标志着大一统王朝的诞生,确立了盛世与大一统王朝的标准与认同,2000 多年来,生活在东亚大陆农业区的亿万人一直以口说汉语、手写汉字、家居汉土、身为汉人而自豪,这都是西汉盛世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物质双重 遗产;后者是两千年帝制的终结,确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与人口。

盛世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贯通盛世的逻辑,就需要回到一个个具体事件,去挖掘一个国家运行的底层规律。

盛世之路:气候、目标、团队、人才

与盛世相对的是衰世,介于两者之间的是治世。盛世与治世、衰世最大的区别当然在于文治武功的成就,而盛世与衰世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差异,即“盛世常见多才,衰世常患无才”。西汉、唐朝、康乾三大盛世都是由一群杰出人物创造出来的,贤君与功臣名将是盛世的主角,因此人才的有无、多少也是盛世、衰世明显的不同。

西汉盛世人才辈出,周亚夫、卫青、霍去病、主父偃、张骞、桑弘羊、霍光、常惠……康乾盛世中的图海、施琅、索额图、明珠、费扬古、靳辅、岳钟琪、年羹尧、策凌、傅恒、阿桂、刘统勋、福康安、海兰察、明瑞……而这两个盛世中最杰出的人才莫过于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及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们都具有高超的政治能力—既有清晰明确的战略目标与规划,也有实现目标与规划的管理、执行能力,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与坚强的意志力,这些都是盛世能够产生的必要条件。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衰世则是一个万马齐喑、平庸、衰败、猥琐的时代,清朝长达三十年的道光时期就是一个貌似治世的衰世, 当时龚自珍一针见血直斥这个衰世:“人心混混而无口过也,似治世之不议。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 则非但鲜君子也,抑小人甚鲜。”每个人都在混日子,不敢说真话, 好像治世对政治没有意见。不仅找不到有才能的文武大臣,有才能的知识分子,有才能的老百姓,有才能的工匠,有才能的商人,甚至连有才能的小偷、流氓、强盗都没有,不仅君子少,甚至小人也少,因为所有的人实在是太平庸了。偶尔出现了有才能的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之非刀、非锯、非水火,文亦戮之,名亦戮之,声音笑貌亦戮之。……徒戮其心,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就像一个没有缝隙的黑屋,所有的人在里面一起昏睡,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盛世如同一个生命体,既然有发育和壮大,也必然有衰落;盛世本来就不是常态,因此衰落是一个随时可能发生的、自然的过程。西汉、清朝两个盛世衰落的最底层原因可能都是气候环境的变化,气温下降导致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下降,引发社会动乱。人力无法挽回气候的趋势,但一个有能力、有作为的皇帝及其执政团队可以通过一系列整顿吏治、加强赈灾的措施延缓这个衰落的过程, 然而汉元帝、晚年的乾隆帝、嘉庆帝显然都对此力不从心,甚至他们自己或因年老怠政、或因能力低下而导致吏治败坏、决策错误、执行力丧失,他们本人就成了衰落的原因之一,这都是人治不可避免的缺陷。清朝的人口随着经济而增长,最终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生活水平开始持续下降,没有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型,就会不可逆转地引发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白莲教造反引起的全国性内战是这一危机的总爆发,这是清朝盛世衰落的最大特点,也是中国历史的首例。与西汉、清朝不同,唐朝盛世的衰落则更多要归因于人为因素,制度设计的缺陷导致了内战,盛世在突然间就终结了。

反过来看,盛世的产生固然有人为努力的因素,但气候的大背景因素同样也不可忽视。西汉前期和唐朝的中前期都是暖湿期,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粮食单产量高,清朝康熙年间,气温正从明末清初的干冷小冰期开始回升,从而使得双季稻在全国的推广成为可能,乾隆年间更是进一步推广一年多熟作物,并且都得到了康熙帝、乾隆帝本人的大力支持,这些都是康乾盛世得以产生、维系的最重要经济基础,既有天助,也有人为,只有天人因缘际会才能创造出一个盛世。

盛世并非黑白分明,并非光明灿烂,并非如传统戏剧中表现的那样明君忠臣,实际它是灰色的,既充满理想、热血、奋斗、阳刚,也充满残酷、苟活、卑琐、阴谋。堪称千古第一仁君的汉文帝整治功臣周勃,汉景帝残酷杀害晁错,汉武帝任用酷吏滥杀无辜, 包括自己的太子一家,唐太宗杀兄屠弟逼父,康熙帝与太子反目, 诸皇子争位内斗不息,雍正帝手足相残,乾隆帝屡兴文字狱……这些还只是统治集团高层的内斗,汉唐时代更有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因征发而家破人亡,清朝的中下层文人则因文字屡屡招致飞来横祸。不能用现代的眼光虚构、美化历史上的盛世,因为在蓬勃向上的同时,盛世同样充斥着暴力、血腥、阴谋与丑恶。

创始人vs职业经理人

本书从始至终反复强调职业经理人是不可靠的,因为这是由基本的人性决定的,是超越社会制度与时代的存在。作为管理国家的职业经理人,官僚集团同样如此,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作为职业经理人,官僚们会出于自身利益而罔顾国家、社会的长远利益,或渎职、不作为,或从个人到组织化的贪腐,这些都是官僚们或人类的自然天性。在当时的社会与技术条件下,不可能通过民主宪政的方式,而只有通过皇权与官僚集团抗衡,并进行制约、监督。与天然具有短期行为的官僚集团不同,家天下的皇权代表的是政权的长远利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民众的长远利益比较吻合。汉武帝、汉宣帝、雍正帝对官僚、贵族强势集团进行了一系列严厉的打击,以缓和社会阶级矛盾,汉文帝、汉宣帝、康熙帝、乾隆帝又通过大规模的减免赋税让利于普通民众,而这些行为都严重损害了官僚、贵族强势集团的利益。如果没有强大皇权,这些行为都是不可能得到有效执行的。西汉盛世与康乾盛世能够长期强盛,与当时的皇权强大,能比较有效制约官僚集团密切相关,信赏必罚的体制创造出了高效的组织力与执行力,这是两个盛世非常突出的特点,本书着重从这个角度与权力结构的转移变化来叙述、阐释历史。

复旦大学教授侯杨方

这本书的作者侯杨方教授是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开设的“从历史看管理”课程、在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开设的“后E人文历史”课程都深受企业家群体欢迎,享有极佳口碑。他不是提供面面俱到的历史基本知识,而是带给大家分析繁杂信息的思路和对历史脉络的把握。让广大的、有阅历的读者能够体验历史、参与历史、检验历史,从而让历史提供真正可为自己所用的经验。

他既有扎实深厚的专业基础,又有简洁可读的文笔,加上阅历渐增而对历史理解愈深,终于在不惑之年写出了综合两种写法的这本新书—既有对人性、历史事件本身的分析,也侧重于从人口、经济、环境的角度去阐释传统的历史叙事。

他期待更多有阅历的读者能够在阅读后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来分析、验证这部作品。

《盛世:西汉 康乾》  侯杨方 著 中信出版集团·大方

西汉与康乾是对现代中国影响很深的两个时期,作者以这段历史发育、壮大和衰落的过程为主线,全景描绘了社会上升时期所特有的帝王英武、人才迭出、生产富足、开疆拓土的盛大气象以及潜在的种种危机。书中既有对人性、历史事件的剖析,也侧重于从人口、经济、环境的角度阐释历史,探究历史深层次的运行机制。

相关阅读
赏读|侯杨方:在盛世与衰世之间 为什么选择西汉与清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1
历史|“探险家”式的新历史学者 “执政官”式的新历史读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1
历史|古代“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为什么还会谋反
历史学堂君 2023-11-05
文史丨​​汪圣铎:中国古代的钱桌
文史知识 2023-10-20
历史|10年、超过20次、累计3万公里的实地考察,精准复原境内外“丝路”古道
中信 2023-04-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