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尽心扶养无血缘关系孤寡老人获相应遗产 最高法:充分肯定善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1 11:56

3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举办2024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对《报告》专门提到“关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进行解读,提起“顾氏三兄弟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案”,她表示,该案判决充分肯定不计回报照顾老人的善举,以司法褒奖引领敬老助老美德善举。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97亿。最高法院院长张军在《报告》中专门提到“关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陈宜芳表示,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观理念融入司法全过程,依法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2024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养老服务民事纠纷典型案例,发挥司法裁判引领作用,规范养老服务内容,引导养老机构健康运营,注重安全保障义务,促进场所和设施适老化改造,依法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同时明确养老机构尽到相应义务的,依法依约免责,助推养老产业有序发展,让老年人放心养老、安心养老。

另外,《报告》提到顾氏三兄弟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案。聋哑残疾人杨某是孤寡老人,顾氏三兄弟是杨某乳母的孙子。因杨某生活不能自理,政府相关单位协调安排其生活时,杨某选择顾氏三兄弟照顾其晚年生活。杨某生前最后八年一直住院,顾氏三兄弟日常照顾、定期探望,雇佣护工照顾老人,并承担了老人住院期间的护工费、伙食费、医疗费。杨某去世之后,包括骨灰安葬在内的丧葬事宜均由顾氏三兄弟处理,每逢祭祖纪念日,三兄弟皆按照当地风俗进行祭拜。

据了解,老人杨某没有法定继承人,顾氏三兄弟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当地民政局作为遗产管理人。法院在查明顾氏三兄弟扶养事实的基础上,认为三人属于民法典规定的“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的人,有权作为利害关系人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故判决指定当地民政局作为遗产管理人。后民政局积极履行管理职责,清点遗产,顾氏三兄弟依法分得相应财产。

“该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的具体体现。”陈宜芳表示,这一方面充分肯定不计回报照顾老人的善举,以司法褒奖引领敬老助老美德善举;另一方面明确除继承人外,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条规定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的人,有权作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六条规定的“利害关系人”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将民法典遗产管理人制度设计通过司法裁判进一步明确、落实,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

实习生 卢画 金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倪家宁
校对/葛冬春

相关阅读
中华遗嘱库开班培养遗产管理人才 专家:未来专业人才能更好解决遗产继承纠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8
普法|孙辈如何继承遗产?《承欢记》里看继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3
丧偶儿媳扶养老人 老人去世后可否要求分得遗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0
孤寡老人遗产管理人案牵出“人间佳话”
法治日报 2024-03-10
委员建议将“遗产管理师”认定为新职业 业内人士:行业人才存在很大缺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