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语言大学有支“洋雷锋”服务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05 21:43

上个周末,海淀区学雷锋日活动现场,两名外国年轻人身穿志愿者蓝马甲,用中文跟市民打着招呼,引起了围观。不少人好奇:学雷锋活动,老外干什么来了?

邹泺铱(右一)和留学生志愿者一起参加学雷锋活动

“我们也来学雷锋!”言语中的热情劲儿,让人心头一热。原来,这是北京语言大学的留学生。

千里迢迢到中国求学的留学生,怎么来到北京也开始学雷锋了?原来在去年10月,北语成立了国际学生志愿服务队,引导留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青年教师邹泺铱,就是这群留学生的“志愿导师”。

带着留学生做志愿,听上去就很“酷”。邹泺铱做志愿者17年,曾作为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慰问。“你能想象这样的画面吗?一群外国人说着中国话,在中国当志愿者,去帮助有需要的人。”邹泺铱描述的画面,已经成为现实。

邹泺铱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亲切慰问

为什么要带着留学生做志愿服务?这还要从邹泺铱的求学经历说起。2006年底,邹泺铱来到韩国首尔大学留学。初到韩国,邹泺铱人生地不熟,好在学校为每一位留学生都安排了一名志愿者,帮助留学生融入当地社会,适应大学生活。她了解到,做志愿者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许多人都会当志愿者。

上了大二,邹泺铱也报名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参与各种志愿服务。“留学生在韩国一直是被帮助的对象。为什么我们不能尝试下身份的转变,去帮助他人呢?”她发起成立了首尔大学留学生志愿服务团,得到很多留学生响应。

虽然是留学生志愿服务团体,但他们的服务对象并不仅限于刚刚来到韩国的人群。留学生志愿者们还会上山捡拾垃圾,到社区分发煤炭,走进学校、福利院、养老院,为老人孩子们表演节目,展示各个国家的文化。因为是学社会福利专业的缘故,邹泺铱对志愿服务特别执着。她曾经凌晨4点多出门去做志愿者,回来时已经是深夜。她给韩国小朋友做中国菜,演奏古筝、琵琶、葫芦丝等乐器;她去养老院给长期卧床的老人洗澡,为他们带去生活的希望……那段日子里,邹泺铱结识了不同国家的朋友,帮助了许多人,还增进了韩国普通民众对中国的了解。

“志愿服务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事,它塑造了我的三观,让我收获了很多。”邹泺铱说。

回到国内,邹泺铱依然坚持做志愿服务。来到北语,她结合自己在韩国的志愿者经历,萌生了“拽”着留学生做志愿的想法。

邹泺铱向留学生开设了4节的志愿服务课程。头一节课,邹泺铱就向留学生介绍了中国的志愿服务发展情况,并向他们发出了志愿服务邀请。没想到,留学生们听了之后特别激动:“真的吗?”“我可以在中国当志愿者吗?”

邹泺铱在课堂上为留学生讲述雷锋的故事

讲中国的志愿服务,就不能不提到雷锋。邹泺铱讲到,在中国,“学雷锋”就是“志愿服务”的同义词。留学生们听完雷锋的故事,都觉得雷锋很伟大。“其实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平凡的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有留学生说。

在此后的课程中,邹泺铱组织留学生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先是在校内,然后慢慢走出校园。她带领留学生到学校的食堂帮着择菜,到花房修剪花草,到幼儿园带着小朋友做游戏,教老人用智能手机……即便是中文不好,留学生志愿者也可以参与打扫校园卫生,到哪里都能发光发热。

留学生志愿者杰福来自斯里兰卡,目前在北京语言大学读大二。大年三十,杰福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科馨社区,和居民们一起包饺子,过了一个具有浓浓京味儿的中国年。去年中秋节,他还跟其他留学生志愿者一道,将亲手制作的月饼送给小区保安、环卫工人,参加志愿服务,让他十分开心。“志愿服务让我们可以提高中文水平,了解中国的文化,走进中国,理解中国。”他说。

越南留学生阮氏玉欣是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志愿服务队队长。已经是研究生的她汉语流利,喜欢中国文化,也喜欢帮助别人。她把雷锋的故事讲给其他留学生听,动员更多留学生做志愿服务。在上周末海淀公园举办的学雷锋日主题活动中,她也穿上了蓝马甲,为志愿服务做宣传。

虽然是外国人,却不是外人。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已经开展了15场活动,参与志愿者达到134人次。让邹泺铱欣慰的是,许多留学生做志愿者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帮助他人,喜欢中国。“对于这些留学生来说,能够在中国参与志愿服务,为社会做些贡献,是他们留学生涯中无法替代的一段经历。”邹泺铱说。

编辑/李晓萌

相关阅读
擦亮青春名片!旺泉街道团工委“扬帆”先锋志愿服务队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8
北京经开区2024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正式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5
北京举办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4
中建八局雷锋志愿服务队开展多种形式学雷锋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4
天坛公园启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