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5%的经济增长目标务实、可靠、可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5 16:30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召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这一预期目标有利于提振各方面信心,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那么,为什么2023年的实际增长目标达到了5.2%,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反而下调了呢?是不是有点保守了呢?显然不是,5%的经济增长目标是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确定确定的。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国内环境来看,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在此背景下,需要用更加积极稳妥的态度对待今年的经济工作,制定经济增长目标。5%的经济增长目标既给发展留下了空间,也给工作争取了主动,可以较好满足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需要。

在坚持稳是大局和基础的前提下,也不能只稳不进,而是稳中求进。既要看到经济发展的困难,更要看到经济发展的机遇,看到有利条件仍然强于不利因素,看到我们的制度优势、需求优势、供给优势和人才优势。

同时要看到,5%的经济增长目标,放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条件下,要求也是不同的,增长的含金量是有差别的。目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之中,同样的增长目标放在当下要比以往,在难度、高度、效率、质量上都要高出不少。也就是说,实现5%的增长目标,比以往面临的难度和挑战更大。

中国经济已经走过了过度依赖数量和速度的阶段,逐步步入质量和效率的轨道。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新质生产力,都是依据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提出的,也是中国经济摆脱数量路径、速度依赖的重要体现。尤其面对国际竞争加剧、打压和遏制中国发展的阻力加大,中国必须走高质量发展和创新之路,必须用更高的质量标准和效率目标来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经济实力强不强,不只看数量和速度,更要看质量和效率。

首先,5%的经济增长目标建立在创新能力的提升上。报告提出,要强化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目的就是要让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强有力的基础,让中国经济的韧性更强、竞争力更强、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更强。如果经济增长目标是建立在创新能力的提升上,那么,这样的增长无疑是质量更好、效率更高的增长。

其二,5%的经济增长目标建立在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上。当今世界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发达国家对供应链体系的人为破坏,让中国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和完善的要求更高。如何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对中国经济既是严峻的考验,也是现实的要求,更是强大的动力。

第三,5%的经济增长目标建立在产业新动能的释放上。虽然现有产业仍然刊发很足、动能很强,能够带去中国经济稳定向前,但是要想保持强劲动能,就必须持续培育和释放产业新动能。我国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在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方面,也有了很大突破。这些都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能够释放出许多经济新动能。

因此,要跳出5%的数据看内涵,不要将其当作一个简单的数字目标,而是一个包含很多内容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是实现经济的更高水平增长、更好质量增长、更多动能增长,是中国经济全面恢复和复苏的表现。

文/谭浩俊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一个积极务实的增长目标
经济日报 2024-03-07
务实的经济增长目标有助于稳预期增信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6
2023年多数大省经济站上新台阶 2024年增长目标多在5%以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1-27
潘功胜:预计全年能够顺利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
第一财经 2023-11-29
半两财经 | 央行:预计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