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潮涌京津冀 蝶变瞰十年丨合作园区共建共管 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北京市经信局官微 2024-02-21 16:47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的重大国家战略,产业协同一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重点突破领域之一。经过京津冀三地主动作为、共同努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创新性的典型案例,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以合作园区为载体,共建共管的模式成为重要的创新举措。该模式的特点是三地秉持共建共管共享理念,坚持互惠互利共赢原则,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思维,以开发区、产业园区为载体,实施园区共建、收益共享,并以合作园区为试点开展跨区域体制机制创新突破。

案例二

打造北京创新资源高质量转化承载地 京津合作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北京、天津两市要加快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2016年9月28日,京津两市政府签署《加快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协议》,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与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协议》。2016年11月22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挂牌。

实现共建共管共运营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位于滨海新区核心区,在南北产业轴线和东西生态廊道的交汇处,是滨海新区最优质的区域资源之一。园区规划面积10.3平方公里,已建成产业载体70万平方米。

在京津两市的大力支持下,双方逐步形成“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一起干”的合作理念,实现共建、共管、共运营。

2022年底,天津市推出以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为首的“十项行动”,进一步推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高质量发展。

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科技园着力打造“科技+金融+转化+服务业”的创新高地。

持续优化“一城一园”政策覆盖面,重点为北京来津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赋能。

提升创新创业生态

吸引企业项目落地发展

按照引资源、搭平台、强服务、重创新、促转化的服务理念,打造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

2023年,科技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93家,年均增速为100%;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259家,年均增速为91%;雏鹰企业数量145家,年均增速为111%;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营收72.6亿元,年均增速72%;全口径税收12.3亿元,年均增速为47%。

经过七年的发展,截至2023年底,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4990家,注册资本金超过2100亿元。科技园围绕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与新材料、科技服务业“3+1”产业体系已累计吸引无人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企业超1500余家,布局新赛道-数字医疗企业50余家,荣获动脉网2023“年度数字医疗标杆产业园区”。

强化重点产业建设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3年,科技园加快建设天津市首个成规模M0新型产业用地,打造滨海—中关村北塘湾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总开发建筑面积42.7万平方米,预计2024年6月完成一期产业用房建设,储备项目载体定制预约已达50%。

科技园以强化科技中试环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成完善的科技创新小试、中试产业化体系。同时,围绕首都优质高校的科技创新源头打造成果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以实干笃行“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生动实践。

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是唱响京津“双城记”的重要抓手,深化落实天津市“十项行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将勇当“排头兵”,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示范效应。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京津冀谋划部署协同发展重点任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3
“北京研发、天津转化”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成协同创新新引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2
十年科创“星星点灯”,照亮京津冀发展新高地
新京报 2024-03-01
十年蝶变 京津冀协同发展谱写新篇章
证券时报网 2024-02-26
勇担先行示范的重任——京津冀十年协同发展谱新篇
新华社 2024-02-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