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新两翼带起首都都市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0 08:18

要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要处理好同雄安新区的关系,“两翼”要协同发力,有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习近平

“一核”引领、“两翼”齐飞。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十年来,北京发挥“一核”的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推动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齐飞”,带动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构建。无论是“通勤圈”“功能圈”还是“产业圈”,均不断实现新突破。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首都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万亿元,占京津冀地区的近四成。如今,区域之间交通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工程、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京雄快线)等项目加快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全面提质,城市副中心和雄安在交通互联、创新协同、产业协作等领域全面对接……随着“两翼”不断深化交流合作和联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纵深推进。“两翼”舒展,大地回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蹄疾步稳、快马扬鞭。

北京城市副中心

三大文化设施添色添彩 公共服务建设提质提速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首次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2017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一副”指的正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2021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站在北京的制高点东望,通州区9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崭新的城市框架早已全面拉开,这里正全面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成为北京又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千年古都,大运河畔,文化之光熠熠生辉。阅读、逛展、看戏、品美食……在刚刚过去的龙年新春假期,作为2023年12月底亮相的新晋“顶流”,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成为不少市民的必备打卡地。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以来,给城市副中心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更给市民提供了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今年,北京艺术中心计划安排300场演出,举办300场艺术活动。北京城市图书馆每年将开展1000场以上活动,串联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人文社科、艺术鉴赏、城市生活等领域。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同样异彩纷呈,大运河文化、老字号传承、非遗文化、通州地域文化与民族团结等五大主题活动也将陆续在此开启,讲述北京的历史与风貌。

近年来,通州区域内的文旅产业加速发展。作为“流量之王”的环球影城,春节期间举办的“环球中国年”主题活动令人印象深刻。大运河畔,燃灯佛舍利塔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古今相融,本月初,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众多的网红打卡地从北向南,绵延超过12公里,令人流连忘返。未来,景区将重现往昔帆樯林立、舳舻蔽日的运河盛景……

“友谊医院开诊之后,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家住通州区永顺镇财富东方小区的武女士感慨道。去年年底,她在友谊医院顺利产下一名女婴,“产检、手术都很方便,不用往城里挤了”。去年12月,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项目全面开诊,急诊、消化内镜中心、透析中心搬至新启用的急诊医技楼,放射检查等相应配套设施更加齐全,院内总床位数达到1050张,未来将不断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及津冀患者的就医获得感。

近期,北京城市副中心医疗领域不断传来好消息: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建设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将设置床位1300张,未来开诊之后日门诊量可达6500人;北京胸科医院也在去年启动改造,将新建医疗综合楼,建成投用后,门诊空间有望增加一倍;今年1月,北京城市副中心成立首个紧密型中医医联体,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张家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目前该医联体已建成急救绿色通道,未来还将共同建设小儿推拿和疼痛中医特色门诊。

在产业领域,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速。运河商务区内,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高端产业集聚,“群雄逐鹿”积蓄发展动力,累计注册企业2万余家。近年来,已有三峡集团等93家央企二三级公司、北投集团等61家市属国企及下属企业、中关村科金等460余家金融及关联机构入驻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已形成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种业六大产业集群。

前不久,第二批北京市级部门陆续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此之前,已有北京市级机关至少1.7万人迁至北京城市副中心办公。首家市属国企总部大楼北投大厦基本建成、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经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执委会揭牌、东六环路入地改造隧道双线贯通、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开通运营……如今,城市副中心方方面面的发展按下“快进键”。

雄安新区

新学校新医院开学、开诊 公交高速连通北京、雄安

由北京向南百余公里,雄安新区,同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这座未来之城正拔节生长。如今,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无论是生态建设、承接疏解,还是产业发展、交通建设,雄安新区方方面面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去年,雄安新区“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建设圆满收官。2023年9月,北京四中雄安校区、雄安史家胡同小学、雄安北海幼儿园顺利开学。雄安新区以服务疏解大局、谨慎稳妥推进、坚持公开透明为招生原则,研究制定了“三校”招生入学管理办法。围绕有效吸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三校”优先保障疏解人群子女入学,解决好疏解人群关心关注、急难愁盼的子女教育问题,让疏解人员放心到雄安新区追逐梦想、干事创业。去年10月16日,雄安宣武医院一期项目开诊试运行,床位600张,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包含两栋病房楼、两栋医技楼、一栋门诊楼。雄安宣武医院项目以三级综合医院医疗体系为基本框架,延续宣武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以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为特色,依托于神经系统疾病疑难重症诊治、心血管疾病诊治、肿瘤诊治等学科优势,将为雄安地区百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在雄安,承接疏解正有序推进。2023年11月,首批疏解4所高校——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开工建设,今年2月,北京理工大学雄安校区建设项目正式获批。医疗领域,首批疏解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该项目落位容东片区西北部,用地面积114.6亩,总建筑面积28.3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数1000张,建设内容包括门急诊、住院、医技、停车和后勤保障用房及相关配套设施。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为现代化、高水平、特色突出的国家级医疗中心。

产业领域的建设同样表现亮眼。过去一年,雄安新区对接了1600余家创新型企业,成功推动74个优质项目在新区对接资本市场。值得关注的是,去年8月底,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揭牌运营,园区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加速科技型企业集聚发展。为了让企业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得好,中关村发展集团首次集成式地把11家平台公司的科技服务复制到雄安新区,让北京疏解到雄安的企业,也能享受到北京中关村一样的全方位服务。随着雄安新区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不断改善,各项招引政策逐渐落地,雄安成为众多企业“心向往之”的地方。不到半年时间,已有35家企业入驻科技园一期,入住率超过90%。同时,项目二期也有12家企业完成选址入驻,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造雄安新区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的关键举措。未来将重点围绕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集聚更多创新型企业入驻,助推京津冀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随着京雄高速的全线通车运营,北京到雄安的距离“更近了”。2023年12月28日,京雄高速公路北京五环至六环段顺利贯通,至此,京雄高速全线通车运营。京雄高速是北京连接雄安新区的直通高速公路,主线全长约97公里,其中北京段约27公里、河北段约70公里。从北京西南五环到雄安新区,全线行驶时间约1小时。京雄高速全线通车不仅强化了北京南部地区与中心城区、大兴国际机场和河北雄安新区的相互联系,更为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促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交通服务保障。

展望2024年,今年雄安新区将加快集聚“功能、项目、创新、支撑、人才、资源、生态、服务”8个要素,着力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等8个领域,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随着雄安新区的基础功能、商业服务功能、公共服务功能越来越完备,综合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越来越强,未来,这里将成为一座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阶段
北京日报 2024-02-28
京津冀携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8
北京成全国首个减量发展超大城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8
发挥首都金融“兴”力量 构建“一核两翼”强引擎 兴业银行北分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6
“一核两翼”飞速发展 京津冀十年间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台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2-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