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学会紧握“情绪开关”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2-18 22:00

叔本华曾说:“世界上最大的灾难,是人的思维意识。”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糟心事、烦心人扰乱情绪。

每次情绪爆发后,我们常常悔恨不已,但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依然无法自控,久而久之便自我怀疑、否定。

殊不知,不是情绪生病了,而是我们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说过:“情绪不是问题,不合理的思考才是问题。”

而他的著作《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就是一剂改变认知,掌控情绪的良药。

当我们认知得以重组、校正,情绪才会不再奴役行为。

人生的失控,从被情绪奴役开始

日本文学大家和田秀树说:

“人有情绪再正常不过,但是如果不会控制,那就只能沦为情绪动物。”

烦躁、愤怒、内疚、难过本是常见的情绪状态,但这些情绪加上“过分”二字,生活就会失去控制,造成难以收拾的残局。

TED受邀讲者牛文曾分享过自己“为情绪买单”的故事。

她在初入职场时,因为能力抢眼,担任团队负责人。

原本想着终于可以在工作中大展身手了,但每次项目推进遇到难关,她就会变得暴躁、易怒,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借题发挥大骂同事。

同事们不得不每天在她的“脸色”下讨生活,团队慢慢变得士气低迷,最后项目越接越少,完成度也越来越低。

情绪宣泄的瞬间,让她感到畅快,却也因不分场合的发泄情绪,让团队业绩垫底。

发火一时爽,爽过之后的代价却无法估计。

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冲突、难关,如果一味被情绪牵着鼻子走,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不稳定的情绪,如同惊涛骇浪的海面,随时随地会掀翻船舶、毁灭一切。

记得前两年,有这样一则新闻。

一辆白色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车速飞快的逆向行驶,被当地交警紧急拦下。

警察调查后得知,司机周某当天和女友在电话中因琐事发生激烈争吵,他越想越愤怒,便想开车去女友家当面理论。

由于情绪太气愤,根本就没发现在高速上飞奔逆行,等到被警察拦截后才意识到自己有多离谱。

仔细想想,因为“情侣拌嘴”这件小事,引爆情绪阀门,不仅不能解决冲突,还因此被处罚,实在得不偿失。

情绪不能解决问题,却能让我们因为失控忽略生活中更重要的东西。

如果不能提高认知,觉察情绪、反观思维、行为,只会带来灾难。

唯有不断进化、修证思维、紧握“情绪开关”,才能保持平和、温暖他人也成就自己。

3种病态思维,成为你前行路上的绊脚石

很多时候,大家都懂得掌控情绪的重要,但仍会掉入“道理听过很多,依旧过不好一生”的怪圈中。

想要脱离“人生难走”的沼泽,首先要找到情绪通关的密码。

正如埃利斯所说:“若不想让任何事刺激你失去常态,你就得先弄清楚最初是什么使你反应过激。”

他也在《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一书中提到,造成不良情绪的根源,通常来自3种错误的思维方式。

1. “灾难化”思维,让人生不战而败。

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实力的悬殊,而是灾难化思维。

试想一下,当我们在会客厅等待求职面试,不去思考如何完善简历,总想着:

“面试官要是特别难搞,我会疯掉的!”

“万一我回答不上问题,怎么办?”

“他们要是不喜欢我,我不就完了?”

很多人面对挑战、困境,还没有上场迎战,就因胡思乱想吓破胆,认怂求饶。

把未知想成洪水猛兽,将不是问题的事情放大成灾难,最后亲手将自己推入思维死角,精神崩溃。

2. “应该化”思维,束缚行动的元凶。

人生诸多偏见大多源于“本应该如何”的思考方式。

而这种非好即坏的思维,在无形中使我们忽略人的独特性、世界的多元性。

比如,家务活应该由妻子来做,男人必须不能软弱、小孩不调皮才是好孩子……

但事实上,婚姻生活状态可以由两人共同商定,男人遇到挫折也有舔舐伤口的权利,活泼调皮才是孩子的美好天性。

无论是谁,如果把自己、他人的行为固化在“应该与不应该”的框架中,很容易形成没必要的情绪压力、产生挫败感。

3. 颓废的人生,源于“合理化”骗局。

心理学家将这种错误的“合理化”称为认知失调。

指遇到任何问题,不试图解决,颓废认为“人生就这样了”“努力也改变不了”。

遇到问题、难关,为了让心里好受,便趋易避难的给错误行为贴上一个合理标签。

事实证明,无论是把问题恐怖化、应该化,还是遮掩、回避,都是人生变得不幸的开始。

如果不能突破认知方式,踢开情绪障碍,未来人生路注定步步险阻。

突破认知,把握人生的情绪开关

企业家张一鸣,一直以情绪稳定著称。

创业阶段,他曾多次被媒体推倒风口浪尖。

尽管憋屈、生气,他依旧没有放任消极情绪,而是在第一时间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他迅速召集全公司中高层开会,商量对策、寻找解决问题的更优方案。

在工作、生活当中,每个人都难免会情绪上头。

与其被情绪裹挟,去走一条内耗能量的死路,不妨通过“反思、审视、自问、更优替换”4个步骤来重获情绪开关的遥控器。

第一,反思此刻情绪是不是不够妥帖。

比如,与同事交流工作遇到分歧,问问自己“因为意见不同,让自己变得暴躁、同事关系紧张,真的好吗?”

唯有坦然面对情绪,才能真正做到抽离,去觉察自己思考模式的漏洞。

第二,审视对事情的看法,思考一下“当时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只因被反驳而感到愤慨?”

当我们意识到情绪失控,往往是被自己主观看法影响时,就有机会重获主动权,进行补救。

第三,自问自己是否陷入了错误思维的死胡同中。

“同事是真的在找麻烦吗?有没有可能只是希望项目更精彩?”

主动转换视角、多维度思考,才能俯瞰整体,快速破局。

第四,想一想什么样的选择才是解决问题的更好方式。

和同事就事论事的交流意见,尝试进行方案推演、测试所有可能性,也许冲突就会随之消失。

即便事情最后没有找到更好解决方法,但经过反思、自问、审视后,至少可以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情绪也不会再被随意牵动。

诚然,校正思维不能一蹴而就。

埃利斯也曾说:“改变想法,需要付出、觉悟,还有就是练、练、练。”

过程也许痛苦、反复,但唯有不断练习,才有可能改变。

当认知得以改变,你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糟糕、不可攻破,那些过激的负面情绪也就随之消失。

写在最后

哲学家尼采说:“如果情绪总是处于失控状态,就会被感情牵着鼻子走,丧失自由。”

情绪管理的根本,不在解决情绪、消灭问题,只在重塑认知。

唯有认识到这点,才能拥有改变的智慧,与情绪和平共处。

人生本就是一场自我雕琢、修炼灵魂的修行。

希望我们余生都能时刻怀揣“可以更好”的信念,和更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作者 | 满慈,一个想把生活写在文字里的行路人。

来源:帆书樊登讲书

相关阅读
夜读|幸福并非没有痛苦,要学会共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8
夜读|打破藩篱,去拥抱更松弛的人生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3-21
夜读|别在情绪的漩涡里停留
有书 2024-02-01
夜读|学会不轻易被情绪左右
帆书 原樊登读书 2023-11-28
夜读|练就可控的情绪
念念沐心 2023-09-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