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之治的北京算法 | 明确舍与得 “减来”新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07:12
表面看,北京的问题是人口过多带来的,其实深层次上是功能太多带来的……从国际经验看,城市功能并不是多多益善的,过犹不及!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根本的出路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只从北京的角度考虑是很有局限的,需要同天津、河北的发展联系起来考虑。恐怕要做些外科手术,适度疏解非首都的功能……这就是大禹治水的道理。——习近平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北京治理“大城市病”开出的一剂“良方”。十年来,北京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风雨无阻,砥砺前行,以减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减量发展的城市。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不是限制北京发展,而是立足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推动实现北京高质量的“腾笼换鸟”。减量不是减质,反而要提质增效。在十年的疏整促历程中,北京在 “减量发展”这道“大题”中交出了优异的答卷。

“四个密度”降低了幸福指数增加了

通过做减法,北京有序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和定位的产业,将数量“减下来”,才有空间实现“腾笼换鸟”、功能提升的加法,进而有效治理“大城市病”,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

在“减密度”方面,首都核心区近年来持续“降密提质”,旅游、商业、建筑、人口等四个密度明显降低。钟鼓楼周边、三眼井片区等平房院落完成申请式退租4000余户,推动老城新貌再展芳华;整治提升住宿业137家,压缩床位8640张,瑞祥居、美好金巢等一批宾馆转型为社区超市、幼儿园等公益设施;广安门保养场等一批公交场站车辆维保、集中驻车功能向外疏解,前门旅游集散中心外迁腾退,“月亮湾”重新亮出来。

一度因为过度商业化而喧闹无序的什刹海,在“减”法中实现了由乱到治、“静”了下来,重新找回老舍笔下的“京味儿”。2017年4月,什刹海酒吧街拆违整治拉开序幕,酒吧从最高峰时的130余家到现在只剩下了30多家。在降密的同时,什刹海通过疏通堵点来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2018年5月,什刹海环湖步道疏通也正式打响,4年拆违2900多平方米,过去的小王府、望海楼、西海渔生等7大堵点或改、或拆,将沿河栈道归还给了居民,环湖不用再绕路。前海、后海、西海6公里临水步道全线贯通,串联起周边的公园绿地、文物古迹、休闲设施和特色驿站,真正做到了还路于民、还绿于民、还静于民。

而作为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标志性工程的动批,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将区域腾退、城市更新、产业转型三者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的减量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了三降三升,即区域的从业人员从4万人下降至1万人、日均客流量由10万人下降至1万人、西城区个体商户和企业由9.8万户下降至6.8万户;“动批”区域的税收由0.6亿元上升至20亿元、西城区的GDP由2856亿元上升至5700亿元、三级税收由3771亿元上升至4542亿元。

“桃花水母”现身了人与水更加亲密了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本市通过智能监测、全面排查等措施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十年来,本市实现了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快速下降,空气质量全面大幅度改善。本市近十年来全面完成排查出的142条段669公里黑臭水体治理并得到长效巩固,完成1000余条小微水体整治,国考断面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全市河湖水体全面还清、五大河流连续三年贯通入海、桃花水母等珍稀物种频现多个水域,全市河湖水生态健康状况持续向好。五大河流连续第三年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永定河自1996年断流以来首次实现全线全年有水。

因为河湖的还清、周边景观廊道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北京人骄傲于自己的家也成了“水景房”。比如自2016年起,东城区前门三里河地区开始提升整治,历时9个月,全长约900米的三里河依据历史河道位置和走向得以还原。“水穿街巷”“庭院人家”,恰似江南水乡般的美景,让人们找到了繁忙都市中难寻的清幽宁静;在2019年,亮马河景观廊道建设项目启动,工程坚持水质、环境与文化兼顾。目前,景观绿化、夜景照明、水利生态、专业管线改移等工程已经完工,成为京城“亲水、近水、乐水”的高品质滨水开放空间;2020年,通过连片式疏解、大尺度绿化,利用拆除违法建设和疏解非首都功能腾退空间,北京持续打造的“最大绿肺”——温榆河公园的朝阳示范区率先开园;位于“九河末梢”的北运河,也成功地从劣Ⅴ类水质排洪河道蜕变成生机勃发的生态河道。得益于北运河的治理,去年6月24日,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通航,标志着北京市第一次出现了跨省际航道。

无违建街区创建起来了大尺度绿化多了

通过做减法,北京减少了低效用地、整治了违法建设,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提高了城市布局整体效能。例如,2017年至2022年,累计拆除违法建设2.3亿平方米、腾退土地2.2万公顷;利用拆违腾退土地实施增绿近9000公顷,实施“揭网见绿”1.64亿平方米。2023年,拆除违法建设2315万平方米、腾退土地2282公顷。

同时,基本无违建区建起来了,2019年2月23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违法建设长效管控机制,创建无违建街道。这也是北京首次提出创建“无违建街道”。有了顶层设计,北京以街道为“无违建创建”单元,从社区、街道、区的层面自下而上、挂图作战、对账销号、逐个拔除。通过“拆违还绿”或“拆违建绿”,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在原本绿地总量不足的核心区如雨后春笋,织补着附近居民的生活幸福度。

像东城区东花市街道西忠实里平房棚户区紧邻北京站东侧,通过提升改造,从“进京第一疮”变成“进京第一窗”;位于西城区菜市口地铁站西北角、有5个足球场大的广阳谷城市森林已经成为菜市口的一张名片,其也是西城区在全市第一个建设的“城市森林”项目,填补了这一地区没有休闲健身场所的空白。据了解,广阳谷森林公园的前身是一块拆迁闲置地,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西城区放弃“招商”,毅然在此建成了二环内最大的“森林公园”。 “这片绿地对于环境的提升,对于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对于城市品位的提升,绝不是多几个企业纳税就能换来的。”西城区的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畅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大城之治的北京算法 | 打出组合拳 “除得”高效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大城之治的北京算法 | 扭住牛鼻子 “加出”高质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十年老百姓身边对比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北京两会特别策划|十年老百姓身边对比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8
北京两会特别策划|十年疏整促探索治理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