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新春招聘会密集推出,以精准就业服务提高招聘效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6 15:00

8天的春节假期还没有结束。各地的新春招聘会已经开启。据报道,在江苏,大年初五迎财神,大小企业纷纷选择在这个吉日开市,盼生意兴隆,江苏各地也举办新春招聘会,让求职者实现家门口就业。在上海,市人社局介绍,上海市各级人社部门将聚焦新市民和青年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通过线上线下紧密结合,打造“不打烊”招聘服务,在春节后高频密集举办100多场招聘会,累计提供5万多个岗位。2月24日元宵节当天,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将以“1+16”市区联动的方式,举办上海市春季促进就业综合性大型招聘会。招聘会现场将同步安排专场招聘、职业指导、技能体验等系列活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招聘会,不论对企事业单位招人还是对城镇新增就业人群就业都十分重要。帮助重点群体就业,举办新春招聘会是重要的形式,但要避免举办招聘会变为重视就业的形式主义,要结合新市民与重点群体的实际需求,推荐有效的职业岗位,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就业服务,提高求职应聘的效率。上海在推出新春招聘会的同时,安排专场招聘、职业指导、技能体验等系列活动,是值得肯定的精准就业综合指导与服务探索。

去年,《半月谈》曾报道,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分地方出现“华而不实”的苗头,部分高校毕业生吐槽高校所谓的“就业服务不打烊,线上线下不停歇”,诸如“今天的就业讲座实在不想参加,但被老师拉去凑人头”“招聘会热热闹闹,找到工作的没几个”“就业活动搞了一箩筐,感觉学生并不买账”。媒体称,这些活动不仅花了钱财、费了工夫,还苦了学校、伤了学生,值得警惕。

是搞招聘活动还是真正帮助重点群体就业?这两者看上去并不矛盾,因为招聘活动就是为重点群体就业服务的。但是,从现实看,如果有关部门是以举办了多少场招聘会,有多少企业参加招聘,有多少人次求职者光顾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为目标,就可能出现重形式超过重实质的问题。包括有的用人单位招聘的岗位,与求职者的需求根本不匹配,还有的企业虚报招聘岗位进行虚假招聘。求职者参加了很多招聘活动,却没有找到适合的职业岗位。

真正帮到求职人群的招聘活动,应该做到“精准推荐”。虽然市场化择业,强调“供需见面,择优录用”,地方政府和高校的就业服务部门的主要任务是“搭台”,让供需双方见面,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质量不高,与求职者的需求相去甚远,这样的平台就缺乏对求职者的吸引力。对此,就业服务部门在组织招聘会时,要对参加招聘会的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筛选,把这些岗位推荐给适合的求职者,同时,也加强对求职者的指导,引导他们结合当前就业形势确定适合的择业目标。

针对春节的返岗复工,上海各级人社部门从去年12月下旬就密集赴相关劳务输出大省、对口支援地区等进行劳务协作对接40多次,在当地开展驻点招聘、组团招工,并协调航空、铁路等交通运输单位,主动提供“点对点”返岗复工服务。大年初四,首批“点对点”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来沪务工人员已经到达上海。根据安排,接下来还将有20余批“点对点”返岗复工服务,成规模成批次引进更多外省市劳动者。

这种“点对点”的就业服务方式,就做到了供需之间的高度匹配,说到底,就是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这种做法,有必要在解决新市民与重点群体就业中推广、借鉴。即要了解新市民与重点群体的实际就业需求,为他们匹配相应的就业岗位,再通过供需见面达成聘用协议。在近年来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教育部门要求高校领导走访百家企业、为低收入家庭等困难毕业生精准推送3个以上岗位,强调的就是精准就业指导与服务。我国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城市新增就业群体在人才市场上未尽快就业,有相当部分是匹配适合职业的“摩擦性失业”。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可以提高与用人单位适合岗位的匹配效率。这是各地就业服务工作应该努力的方向。

文/蒋理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北京国际电影节影视文化传媒行业专场招聘会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8
东城区“民营企业服务月”生活性服务业专场招聘会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5
专场招聘、联合招聘、系列招聘 各地发力帮助大学生就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11
深圳:节后龙岗首场线下招聘会提供近6000个就业机会
广州日报 2024-02-22
新春招聘会密集推出,以精准就业服务提高招聘效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