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寰宇同亲 ——东西方“典籍”里的彼此观照与相映成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19:00

华夏典籍灿若星汉,犹如珍宝。漫漫历史长河,典籍中的西方世界让今天的我们读来充满想象。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洞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关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判断、新的概括和新的定义,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

《中国典籍里的西方》聚焦华夏历史中的重大事件,从一个个鲜活的史实中,折射与西方的气脉相通、互相吸引,展现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

一边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任重道远、绝尘而去的马队,一边是意大利威尼斯17岁的少年跟随叔父漫游东方、绚丽开启的著名游记,东西方文化的和合之美融合在“典籍”里,徐徐铺展、芬芳四溢。在一篇篇或似涓涓细流或如壮阔波澜的文字中,你将穿越万里时空,跟随那流转的时光,再次感受华夏文明与西方文化的深刻碰撞与美丽交融,人类大同之美似繁花绽放。

《中国典籍里的西方》宛如水墨画卷,在极具华夏文明特点的典籍中,一一列举东方文明对“四海”与“五方”的探索与感知,娓娓道来,极具神韵,文化、历史、宗教、经济等信手拈来,内容渊博,包罗万象,读来又令人兴味盎然。全书既有纲举目张,从整体上描述了自古以来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神奇想象和了解的情况,有助于今天的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东方文明视野中的“西方样貌”与“性格品味”,又有晚清国人“开眼看世界”的冷静与理性、个体在时代变幻中的深刻体味。

翻开本书,你将跟随作者绚烂如诗的笔触,走进壮阔华美的历史画卷中,从奇谭《山海经》开始“游览”,踏着黄帝的“脚印”去识“九州”、划“五方”,一次次以汉唐帝国的胸怀去放眼世界,勾画“丝路蓝图”,最终奏响共襄盛世、万方来贺的盛世绝唱。丝绸之路从古至今延绵不断,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打通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道路,使得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遇、交流、对话、融合。通过丝绸之路,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得以在中国传播,中华文化接受、吸收和融合了各种外来文化,从而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发展。丝绸之路精神的核心价值互联互通、文化共享成为“中国方案”,令世界瞩目,“一带一路”倡议为古老的丝路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使丝绸之路精神获得了新的生机,为东西方文明的再次深入融合,贡献出新的智慧源泉。

我们从典籍中得知历代先贤为走向世界、认识世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不避艰难险阻,越关山、渡重洋,与各国各族人民建立起或政治或经济或文化的联系,搭起友谊的桥梁,也不断开阔着中国人的视野,增加着对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这一过程本身激动人心,充满传奇和探索精神,中华文化一直保持着对外来文化的欢迎态度,保持着全面的开放态势。开放性使中华文化保持了一种健全的文化交流的态势、文化传播和文化输入的机制,而这正是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之所在。

与《中国典籍里的西方》相映成趣的姊妹篇《西方典籍里的中国》,同样以西方文明的视角来观照神奇东方国度,那里有着他们所渴望了解的一切。关于中国,他们有着这些有趣的认知与想象——“住在北风之外的人”“世界经济的中心在中国”“把金苹果交给中国人”等。从利玛窦发现了孔子开始,儒学逐渐成为西方传教士的必修课,孔子也“不得不”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有趣“相遇”,并成为“一个真正的伟人”,且不断“被发现着”。与孔子齐名的还有老子与《易经》。有趣的是,老子思想被深刻引入西方文学艺术;同时,《易经》也成功吸引了西方传教士的目光与痴迷研究。当然,禅宗与西方文化也发生了理所当然的“碰撞”。“四大发明”带着东方的DNA开启了改变世界的征途,极具东方建筑神韵、文人情感文化内涵的园林也吸引了审美目光。《西方典籍里的中国》在翔实丰满的史料与极具趣味性的描述中娓娓道来,诠释着西方认知中的中国。全书深入细致、主次分明地梳理并介绍了西方典籍中关于中国的介绍和描述,从而给人们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历史概览。

两部作品举重若轻,视野开阔,璀璨夺目,秉承文献性、真实性、趣味性原则,以年代为线索,以事件为节点,点线结合,以点带面,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更加立体的壮阔美丽的画卷。

相关阅读
270件古代陶瓷文物亮相清华艺博,展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之美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04
历史|一本书了解古代西方人对中国的想象与认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新知|关于“西方”,这些典籍有话要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达·芬奇真迹亮相上海博物馆 东西方绘画艺术跨时空“对话”
中国新闻网 2023-12-10
国学|东西方的龙文化 完全是两个画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