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逝者|谌容,是不能忘记的 小说、电影《人到中年》作者、编剧 4日88岁逝于北京
天天精彩
2024-02-08

谌容

作家、编剧。

原名谌德容,祖籍四川巫山,1936年生于湖北汉口。

◆1951年因家境原因辍学,尝从事书店营业员、报社干事等工作。

◆1954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毕业后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编辑和俄文翻译。

◆1962年转至北京市教育局等待重新分配工作,其间几次下放到农村参加劳动。

◆1973年被分配至北京市第五中学任俄语教员。

◆1964年开始文学创作,完成过三个没有正式发表的剧本。

◆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个人首部长篇小说《万年青》。

◆1978年出版长篇小说《光明与黑暗》。

◆1979年中篇小说《永远是春天》发表在巴金先生担任主编的《收获》杂志上,茅盾先生在第四次文代会讲话中对该作品点名称赞,称其为“中篇小说出现初步繁荣”的代表。

◆1980年发表中篇小说《人到中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后获评“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有影响力的40部小说”之一。同名电影荣获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谌容本人也凭借该片荣获第5届小百花奖优秀编剧奖。

另有作品《谌容小说选》(1981)、《赞歌》(1983)、《谌容中篇小说集》(1983)、《错、错、错!》(1986)、《谌容集》(1986)等。小说《减去十岁》《懒得离婚》等收录于《谌容文集》。

◆2024年2月4日9时0分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

谌容,是不能忘记的

◎杨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2024年2月5日,传来谌容的消息,享年88岁。

手头没有她的作品,想重温一下。没想到,微信读书竟然搜不出任何一部谌容的作品,包括最最有名的《人到中年》。

不应该啊。我一边下单了2019年版的六卷本《谌容文集》,一边很纳闷地想。难道是版权没谈妥?希望是吧,如果谌容从电子书时代的阅读生活里被抹去,那可真不应该。

《人到中年》算是谌容的成名作,发表在《收获》1980年第1期,当年即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由作者编剧,王启民、孙羽执导的同名电影上映,横扫百花奖、金鸡奖、华表奖(后发)三大奖,风头一时无两。

来讲讲内容吧:1979年秋,某医院中年眼科医生陆文婷,心肌梗死急性发作,送去抢救。陆文婷(潘虹饰)医术精湛,全心全意服务患者,但在医院工作18年仍是住院医生,月工资只有56元5角。陆文婷的爱人傅家杰(达式常饰)是被她治愈的患者,从事金属力学研究。

电影《人到中年》剧照,陆文婷(潘虹饰)与爱人傅家杰(达式常饰)

人到中年,繁重的工作和生活的重担把陆文婷压垮了。她在发病那天上午连续做了三个手术,其中一个是某副部长的白内障摘除,部长夫人对既不是主任级大夫又不是主治医生更不是党员的陆文婷很不放心,却不知道“十年动乱”中正是陆文婷不畏红卫兵的威胁,为部长的另一只眼睛做的白内障摘除手术。

陆文婷看完病人才赶到托儿所,看到高烧的女儿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歉疚。这也是她心梗发作的原因之一。经过抢救,陆文婷恢复了知觉,在病床上忏悔自己没有尽到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嘱咐丈夫照顾好孩子。陆文婷的遭遇让即将出国的好友在告别宴上感慨中年人的甘苦。

最后,陆文婷病愈出院,医院专门派车将她送回家中。一个“光明”的尾巴,似乎知识分子政策落实有望,陆文婷一家还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就这么讲讲,你应该能体会到谌容是一个对时代变化与个体处境非常敏感的作家。《人到中年》充斥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主流话语,比如“妻子和母亲的责任”“以十年动乱里的表现看人”等等,但放在今天,读者就没有共鸣吗?人到中年万事哀,工作家庭一齐来,最不计较得失的人就只能承受失去没有得到……

1980年我才7岁,没能力直接读小说。电影我看了的,但我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不知道为什么,潘虹那么漂亮,我总能在看她的电影时睡着。《人到中年》如是,《杜十娘》亦如是。《人到中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连环画报》上的画配文。用油画风格,记得一幅是陆文婷疲惫地趴在家里的小书桌上,女儿躺在仅有的一张床上发烧,锅里热着牛奶。静止的画面常常比动态更能动人扎心

电影《人到中年》(1982年)美术气氛图 供图/杨早

去年11月底,我去长春开会,参观长影博物馆时,还看到了《人到中年》的美术气氛图,真是无比熟悉的小知识分子的小屋啊!一桌一椅一书架,一张床,都是粗粗笨笨公家配发的毫无个性的家具。蜂窝煤炉子,洗脸架与洗脸盆。房间一角是杂乱拥挤的厨房,碗柜、菜案、雨伞、水桶、铁锹。那就是什么都得靠自己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但《人到中年》也给谌容贴上了标签。新时期一篇爆款的作家作品很多。但谌容远不止于《人到中年》。去年,因为杨苡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连带着去看了杨苡女儿赵蘅的《我的舅舅杨宪益》,突然想起小时候在《中篇小说选刊》上读过的《散淡的人》,又去找出来读了一遍。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原型就是杨宪益。谌容在自述中说她有幸常常参与文化老人们的饭局,从中撷取了这篇小说。

《散淡的人》最大的主题是那些民国生长的知识分子,对革命事业的向往与不离不弃,之死靡他,还有当年革命引路人的忏悔,等等。但我小时候读,感兴趣的是小说里俯拾皆是的趣闻轶事,对每个参加者的素描,穷形尽相。难怪去年再看《我的舅舅杨宪益》,里面的场景人物,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

当然,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没有用在小说里:杨宪益与英籍妻子戴乃迭曾分别被捕(大概是有间谍嫌疑),双方都以为对方尚有自由,还能照顾孩子。杨宪益先被放出来,组织上要求他去买鲜花水果,欢迎晚出狱的妻子。

谌容的敏锐不止于此。她的作品留在我记忆深处的还有《减去十岁》,传闻上面要发文件,每个人都能减去被耽误的十岁,老同志与中年人欢欣鼓舞,“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干了:把我们塞回去吗?《懒得离婚》,几个案例,离婚离得人焦躁不堪,痛苦万状,最后的结论是“懒得离婚”——那时候可还没有离婚冷静期这一说呢,有本事别结呀。

这些小说,一出来,标题就成为热词,被茶余饭后反复引用。用现在的话说,谌容就长在时代的痛点上。她家人是不是都有这样的天赋啊?大儿子梁左,从相声《虎口遐想》《特大新闻》《电梯奇遇》到情景神剧《我爱我家》(女儿梁欢也是该剧文学师),用母亲一半的寿命达成了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代言的成就;小儿子梁天,那一张似愁似笑的脸,八字眉,说什么都显得不正经的腔调语态,那是一个时代中国人最典型的面孔与表情。

谌容与次子梁天(左)、长子梁左(右)

这些年去世的明星、作家多矣,但谌容在我心里引起的悸动不一样。好多年轻人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甚了解,谌容,是不能忘记的。

注意,名从主人,谌,该念“甚”,发音不见于《新华字典》,但谌容专门致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更正过。

相关阅读
2023人民文学奖颁出 北京80后公安作家吕铮《打击队》获长篇小说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3
书讯 | 作家杨晓升最新出版两部小说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5
历史|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学者形象 梳理林徽因作为文化符号被绯闻化、鸡汤化的过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3
逝者|“人到中年”之后的谌容 小说、电影《人到中年》作者、编剧 88岁逝于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逝者|“人到中年”之后的谌容 小说、电影《人到中年》作者、编剧 88岁逝于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