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居晓年:​​​​​​​​​​​​​​“大寒”趣谈
汪迷部落 2024-02-03 17:00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节气的由来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在大寒之后又会回到立春,这时开始新的一年,又是一个轮回。所以大寒的来临也代表了一年的结束和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大寒一词最早出现在元代,是一个形容寒冷程度的节气。根据气象学定义,大寒时节的温度普遍低于零摄氏度,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之一。此时,冰冻现象增多,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开始结冰。

大寒不仅是一个气象学上的概念,更是一个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寒是祭灶节、送穷节、祭奠亡魂的日子,也是制作年糕、炒年货、扫尘等年终大扫除的时期。同时,大寒还是迎接新春的重要节点,各种春节前的准备工作也随之展开。

大寒寓意和象征

寒冷的顶峰。大寒标志着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是天气极端寒冷的表现。在这个时候,大自然虽然显得极为严酷,但却孕育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它预示着冬日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不屈不挠。

岁末年初的重要时刻。大寒位于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公历1月20日左右出现。它是冬季的最后一天,也是春季的前奏曲。在这一时段,人们有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如熬制腊八粥、祭祖、写春联、制作年画等,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对未来的规划。

温暖的象征。尽管大寒是寒冷的代表,但在文化层面上,人们也有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中寻找温暖的传统。比如,喜欢吃热腾腾食物(如热粥、热汤、火锅)以及一些特定的风俗活动,如吃“大寒面”或晾晒衣物、贴窗花、煮汤圆等,这些都是为了驱逐体内的寒气和寻求生活的温馨。

祈福纳祥的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寒被视为岁末年初之交,是一个重要的祈福和纳祥的时间节点。人们通过团圆、祭祖、写春联等方式,表达对新一年好运和丰收的祝愿。这也体现了人们在严寒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和未来的积极态度。

自然界的循环。大寒与大自然的循环紧密相连,它象征着自然界从冬眠状态过渡到复苏的过程。动物开始苏醒,春天的新生气息逐渐显现。这种自然现象也被引申到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层面,比如农民开始为春耕做准备,商人和手工艺人则开始筹划新的商业活动。

由此可见,大寒不仅是天气寒冷程度的一个极限,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时点和符号,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天气虽然寒冷了,太阳还是不知疲惫地正常上班。无奈的老百姓望着青天,只能兴叹!许多语言不知如何说起……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历史|涵义极其复杂的“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学堂君 2024-06-22
读懂节气背后的“仪式感”
光明日报客户端 2024-01-22
大寒|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如何“藏精”?
人民好医生 2024-01-21
二十四节气丨大寒来啦,饮食起居该怎么做?
疾控U健康 2024-01-21
今日小寒!最寒冷时候到来,愿你岁月安暖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