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最高法推出纪实普法动漫对校园霸凌说“不” 少审法官:让犯错未成年人走回正确人生之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8 21:29

一名少女,因遭遇校园霸凌身心崩溃。伤害她的女同学为此站到了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庭的被告席上,即使如此,施暴者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露出满不在乎的神情。最终,审判长对施暴者判处了相应的刑罚。“希望你能好好改过,我不希望将来在被告人席上再看到你。”审判长说。

这是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出品、在快手平台播出的未成年人保护纪实普法动漫《重返庭审现场·少年法庭》中的一幕,也是北京昌平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庭长李娜至今难以忘怀的一次审判。纪实普法动漫发布后,引发了不少网友关注,数以百万计的网友为李娜法官点赞。“校园霸凌伤害的不仅是孩子的身体,更伤害了心灵,肉体的伤害能愈合,心灵的伤害可能会持续一生。感谢法官的公正判决,维护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这样一则发人深省的案件背后,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真实还原庭审现场,纪实普法动漫讲述校园霸凌案

李娜得知自己曾经主审的案件将通过纪实普法动漫的形式传播出去时,正在担任社区的志愿者。“当时我正在社区的值班点,忽然收到了消息,说我之前审理的一起校园霸凌案件被选中了,我当时也很惊讶,但也很激动,没想到当时这起案件,能够用这种生动的形式传播出去,达到普法宣传的效果。”

随后的时间里,李娜收到了制作组发来的短片脚本,大约几千字的脚本她看了无数遍,和制作组一起反复琢磨其中的每一处细节,包括每个字乃至每一个标点符号。

微信图片_20240129093222.jpg

“我们对脚本进行了反复地修改和打磨,最终版本的脚本出现在我面前时,我读着一下子就能想到审理这起案件时候的每一幕,并回想起当时的心境。这让我感慨万分。”李娜表示,制作组为了还原当时庭审的样子,多次来到昌平法院的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考察、记录,因此不但案件本身高度还原了当时的情况,就连纪实普法动漫中的法庭桌椅的样貌,每个人座位的位置等都和现实一致。

相比其他的刑事法庭的深色桌椅,昌平区法院用来审理未成年案件的少年法庭桌椅采用的都是浅色调,法官、公诉人等的座椅和被告人的席位连在一起,法官等人的座椅组合成一个“U”的形状,开口朝着被告人的座位。这一细节被纪实普法动漫完美地还原出来。

在李娜看来,这样的座位安排就好像各方力量在拥抱被告人一样,而实际中她也是如此做的。

动漫中,李娜对被告人说:“我不希望再在被告人席上看到你。”实际上,在现实的未成年人审判中,李娜几乎每一次都会对被告人说出这句话。对她来说,看到未成年人出现在被告人的位置,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李娜回忆说,动漫所反映的案件中,被告人是一名16岁的女孩子。女孩刚刚升入高中,就纠集多人对其他女孩施暴,看着伤者的伤情照片,李娜很难相信这些伤痕都是被同样年纪的女生所致。

更让李娜感到难过的,是受审女孩的态度,“她来到法庭,仍然觉得自己做的没什么大不了的。虽然认罪了,但她的表情等表明,她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李娜说,与这些孩子满不在乎的神态相对,受害者即使到庭审时仍在承受强烈的心理创伤,“受害者来自农村,平时非常老实,却在刚上学不久就遭到多个中学女生的暴力,事发后一直不敢回学校上课。她的父母在庭审时来到法院旁听,看到女儿伤情的照片时痛哭流涕,难以自已。”

最终,李娜对被告人依法判处了刑罚。“这起案件背后的关键在于,这些女孩缺少正确的是非观。刑罚的目的不光是惩罚,更是一种教育,教给她们孰是孰非。我希望能够让这个孩子明白,她的所作所为是非常恶劣的。她伤害到了无辜的人,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改过自新的想法,那就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在李娜看来,包括给予刑罚在内,未成年人审判的一切目的,都是通过教育的方式,挽救这些未成年人。

在审理程序上,未成年人审判时还有专门的法庭教育环节。李娜非常看重这一环节,每次都会精心安排被告人、被告人家长等各个方面发言,尽量用亲情的力量去触动被告人的灵魂。

这起校园霸凌案件中,多名被告人和她们的家长都参与了法庭教育的环节,讲出了自己的心声。李娜坦言,其实被告人的家长可以自己选择是否发言,但在她看来,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珍惜这次和孩子见面的机会,借助庭审的契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份教育的力量是最为强大的。”

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合力让犯错的孩子重回正轨

“几乎每一个犯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存在问题的家庭。”这是动漫中,李娜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

在这起校园霸凌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李娜发现几乎每一个参与校园霸凌的女孩,每个人的家庭环境都不错,有些人的父母还有着很好的工作。他们的女儿吃穿不愁,可在十几岁的年纪就学会了抽烟喝酒,和社会上的不良人员交往,最终竟然在校内拉帮结派,欺负同学,突破了法律的底线。

李娜进一步调查了解到,这些家庭存在的一个共性是,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没有获得必要的引导。“像抽烟等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其实早在案发前就出现了。对家长来说,这本来也不难发现。但由于疼爱孩子,家长没有能够有效地进行引导,孩子的不良行为一点点突破底线,最终上升到了使用暴力。甚至孩子对他人使用暴力后,仍没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是不对的事情。”为此,在进行法庭教育时,李娜专门对被告人的家长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为一些家长的不负责任痛心的同时,李娜也会积极劝导身边的亲朋好友,用正确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李娜会提醒平时接触到的孩子们,出现嫉妒心理的时候应该怎么做,遭遇校园霸凌的时候应该如何做。有一次,她听到一个孩子提起了一名同学的绰号,李娜就和这个孩子讨论了起来,“我问他,这个绰号有没有侮辱性,被取绰号的小朋友自己是否接受这个绰号,是和这名小朋友聊天时才会用到,还是大家会在公开场合时使用。我希望从这些细节入手,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不要在无意中伤害到其他人。”

在李娜看来,教育孩子中最不可缺少的一环就是沟通。因此她会提醒其他家长,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立即谴责孩子。“我们不要过于主观地去否定孩子,要先问清楚来龙去脉。这就像我们的审判工作,要先把相关情况了解清楚,才能公正地定罪量刑。如果还不清楚情况就谴责孩子,孩子就会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不再愿意和家长沟通。家长关闭了交流的窗口,加剧了双方关系的紧张,就给未来更大的危险埋下了祸根。”

在未成年人审判的工作中,李娜也非常注意提醒这些未成年被告人的家长,要做好和孩子的沟通,让法院和家长能够形成合力,一起帮助他们改过自新,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

动漫中,被告人重获自由那天,李娜和孩子的母亲一起出现在了监狱门口,此时被告人经过后续帮教,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修复了和家人的关系。李娜在动漫中表示,法庭只能短暂地陪伴孩子,今后的保护和教育,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家人。“因为孩子们,总是要回家的。”

运用生动有效方式普法,在孩子心中播撒法治的种子

2023年12月,以李娜的故事为原型的纪实动漫登上了快手平台,并被央视、新华社等诸多媒体转发,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仅在央视的快手账号上,这则短片的点赞量就超过110万,收藏数超3万。

李娜回忆说,纪实普法动漫制作期间,她也和制作组多次沟通,“那时候我们常常是逐帧去观看,分析每一处细节,一起商量如何让短片更丰富,让故事更能打动人。我觉得正是通过这样反复地打磨,最后才能呈现出这么好的效果。”

“这段审判的经历,我至今难以忘怀。动漫播出后,我看着其中的一出出、一幕幕,曾经的感情就又涌上了心头,当时我非常用心地去审理这起案件,每个人的名字、他们的样貌我至今都记忆犹新,短片就好像把我重新代入到了那次审判一样。”李娜说。

视频发布后,李娜看到不少网友在短片下发出了评论。“有的网友评论说,他也曾遭遇过校园霸凌,但当时没能鼓起勇气去保护自己。如今看到了这则动漫,他感觉自己获得了勇气,未来会以法律为武器,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我看到这样的评论,也很受触动。”

李娜说,国家出台了法律,来保护每一个校园霸凌的受害人,如果施暴者达到了法定的年龄,并实施了相应的犯罪行为,就会依法受到法律的惩处。

“这部普法动漫通过最高法的平台来发布出来,给了全社会一个积极的导向,使这么多的网友来关注、了解校园霸凌的危害,通过普法,让大家有意识地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种宣传方法传递的法治理念可以说是最具有普适性的。”李娜说,视频发布后,有一些朋友看到了这部动漫,“他们也觉得这样的方式非常生动,感到十分喜闻乐见。”

如今的李娜已成为不少涉罪未成年人的“法官妈妈”,指引他们回归正常的生活。“通过短片,我能够将法治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孩子,希望我能借助互联网的渠道,成为无数孩子的‘法官妈妈’,呵护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屈畅
编辑/王朝
校对/杨波

相关阅读
对“霸凌式”教育说“不”
科技日报 2024-05-14
最高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总体上升 三大问题尤为突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16
对校园欺凌说“不”!这些措施都有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31
向电信网络诈骗说“不” 权益岗在行动
中国青年报 2024-03-30
最高法工作报告“案说”保护未成年人 提到“姐弟坠亡案”
新华社 2024-03-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