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8 07:24
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的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新技术、新要素、新设备、新产出、新价值,它蕴含更为巨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意味着更高的发展质量。必须深刻认识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打造良好创新生态,培育创新基因,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效率,更好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4年注定是向“新”而行的一年。202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近段时间,一系列激发企业创新能力的新举措写入多个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字频现,绘制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路线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世界科技进步的前沿,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任务提出的新概念。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的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新技术、新要素、新设备、新产出、新价值,它蕴含更为巨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意味着更高的发展质量。新质生产力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代表着未来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战略部署。这为我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引。目前,我国产业体系虽然规模庞大、门类众多,但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必须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补齐短板弱项,加长长板强项,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今年重点任务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7项具体任务,包括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推进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在光电集成、芯粒技术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加强原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培育生物制造等医药健康产业新增长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布局电机、电池、电控、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推进超高清视频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优化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助力更多企业发展壮大,等等。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今年多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都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入2024年重点工作,其中多地明确提出了产业发展计划。凡此种种,旨在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产业基础,推动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所在。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其主要载体是产业,核心引擎是创新。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综观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增长、生产力跃升的背后,都是因为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实现了蒸汽机、电力使用等某项重大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们要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就在于科技创新。新征程上,必须深刻认识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打造良好创新生态,培育创新基因,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效率,更好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中国新质生产力,世界发展新动力
经济日报 2024-05-19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人民日报 2024-05-10
新质生产力,园区怎么推?《新质生产力园区典范》征集活动启动
中国工信新闻网 2024-04-29
新质生产力的西安“解法”
西安晚报 2024-04-25
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
新华社 2024-04-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