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金融趋势与中国未来如何 听听大咖们怎么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5 20:55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如何,中国又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1月24日,《变局与应对:全球经济金融趋势与中国未来》(简称《变局与应对》)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重磅发布。多位专家学者探讨大变局之下的中国应对之道,为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朱民: GPT大模型发展提速利好经济发展

在发布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介绍了《变局与应对》成书的原因。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俄乌冲突加剧了世界地缘政治风险,经济增长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全球化遭遇了20 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同时,世界经济也面临诸多新兴大潮的冲击、挑战和机遇。以全球经济治理50人论坛成员为代表的学者,关注并研究在此背景之下的经济和金融的演变,集结成专著《变局与应对》,以多样化的视角及维度,研判世界经济与金融发展格局,探讨大变局之下的中国应对之道,为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对于2024年的经济金融发展,朱民表示2024年科技发展势头向好,尤其是GPT大模型发展提速为经济发展带来利好。

朱民认为,2023年从传统经济学上来说应该是一个疫情危机后的正常化过程。世界确实在经历正常化,比如说美联储加息、欧洲主要央行加息,这都是正常化的一部分。但是到今天这个时点上并没有走到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所看到的常态,而是形成一个新常态。“2024年,经济是平庸之年,金融是个风险增长之年,政治是一个巨大的不确定和风险之年。科技、GPT、大模型给我们的未来带来很大希望,这是一件好事。”

张燕生:国际环境变化像是一场拔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结合他在书中的论述,分析了地缘政治化对供应链以及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之道。他认为,国际环境的变化,地缘政治的影响非常大。比较明显的就是中国、日本、美国之间的贸易脱钩。中国、美国、日本的中间贸易现在开始持续下降,但是中国和其它国家的中间品贸易仍然还是继续增长。因此它是两股劲,一股劲是脱钩的力量,一股劲仍然还是保持着供应链的联系。因此国际环境变化用一句话讲就是“它是一场拔河”。

张燕生表示,中国需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把科学搞上去,把法治搞上去,把经济的国际化搞上去,这可能是中国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的一个选择。”中国需要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全球视野展望中国未来的发展。

张礼卿: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市场驱动过程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市场驱动过程,政府的推动作用就是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激发国内外的机构和个人使用人民币进行清算和保有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意愿。

张礼卿指出,一种货币能够成为国际货币需要三个条件:第一,这个国家的经济、金融、贸易要有足够大的规模,并且在世界经济体系、贸易体系、金融体系里有比较大的影响力。二是要有足够的流动性。三是信誉度怎么样。

因此,他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深化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实施健康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透明的金融监管制度、良好的产权保护和友善的营商环境。最后,他还提出了确保经济长期稳步增长、适当加快资本账户开放和高度重视地缘政治影响等七点具体建议。

管涛:维护外汇储备资产安全,建议适当增加黄金储备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针对书中涉及的“从对俄金融制裁看国家外汇储备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他表示,2022年2月底俄乌冲突全面爆发以后,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金融制裁,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冻结了俄罗斯在当地的外汇储备资产,冻结规模覆盖了俄罗斯外汇储备的一半以上。“从这次美西方金融制裁给了我们几点启示:从制裁内容来看,仅仅是去美元化是不够的,不足以维护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国家外汇储备够不够用,关键是在于用不用外汇储备的问题;滥用经济金融制裁、挥霍货币的信用,最终也会对货币的国际地位形成反噬作用。比如有些国家或地区采取使用非美货币或当地货币进行计价结算,降低对美元货币资产的依赖。”

对于维护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管涛建议适当增加黄金储备,增加持有非美西方货币或者部分新兴市场货币的外汇储备资产,严格把控外汇储备的经营风险管理。此外,还应充实反制裁工具,加速推进民间跨境外币币种的多元化,并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最后他建议,中国需要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稳定扎实的推进货币国际化。

张晓燕:数据要素市场成为全球竞争新高地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在发布会上表示,数据要素市场成为全球竞争的新高地,全球数据市场的发展规模持续增长,迅速扩大。

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发展研究中心测算数据,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了545亿元,而在“十三五”期间,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速超过了30%。预计“十四五”期间会突破1749亿元,

张晓燕介绍,我国的大数据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建成,在2022年的年底建立了48家数据交易场所,国内IT头部企业也在建设自己的交易平台。面对中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状况,张晓燕建议,加强统筹布局,推动各数据交易所的错位发展,建立数据交易发展生态。此外,加大技术研发,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的数据基础制度,推广数据高质量供给。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述评:货币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晰
新华社 2023-04-05
美元“武器化”加速全球“去美元化”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09-03
美元指数大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大跌 6月外汇储备环比下降565亿美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07
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何以再创新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04
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续创新高 人民币国际化稳健前行
上海证券报 2022-07-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