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构建安全韧性与高质量发展兼备城乡空间结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8 20:16

近日,《门头沟区灾后恢复重建整体规划(2023年-2035年)》正式获得市政府批准,该规划也是北京首个区级灾后恢复重建整体空间规划。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门头沟区获悉,该规划围绕村庄安置重建、市政交通基础设施提升、综合防灾体系建设、产业转型发展等13个方面统筹谋划,建立具有山区特色的安全防灾与韧性单元,强化斋堂在首都西部深山区综合服务和防灾救灾能力关键节点作用,形成“一主一次,两带两翼,多脉联通”的空间新格局。

据了解,本次规划期限为2023年至2035年,其中一年近期目标为安全兜得住、生活能恢复、服务有保障;三年中期目标为生活有奔头、发展有动能、安全韧性强、生态环境优;远期目标为城乡统筹更全面、绿色转型更深入、空间格局更优化、服务保障更有力、山水魅力更彰显、人民生活更幸福。

构建安全韧性与高质量发展兼备城乡空间结构

《规划》中明确了门头沟区将形成“一主一次,两带两翼,多脉联通”的空间新格局。对此,市规自委门头沟分局局长贾骥表示,未来门头沟区将提升深山地区自我救援能力,强化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突出门头沟新城和斋堂镇在全区空间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从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产业互补发展等方面强化门头沟与海淀区、房山区、石景山区的区域互联互通,从空间布局结构上将门头沟内部安全韧性与高质量发展与外部周边地区相融合相统一,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空间基础。”贾骥表示。

此外,门头沟还加强防灾安全韧性建设提升抵御风险能力。以“中灾正常、大灾可控、巨灾可救”为目标,构建以防灾体系和抗灾体系为第一道防线,救灾体系为第二道防线的山地城镇综合灾害防御体系。“以沟域为基本单元,建立具有山区特色的安全防灾与韧性单元,统筹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应急装备配备,推动‘平急两用’设施规划建设,打造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安全韧性门头沟。”贾骥举例说,将形成“三带两环、多向多节点”的三级救灾生命通道,分批次重点整治263处影响居民点和生命通道的地质灾害点。推动“平急两用”设施规划建设,打造“平急两用”设施应用场景,构建“4+5+N”三级应急物流体系,建立“平急两用”设施转换机制。

实施生态修复涵养 绿色转型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规划》突出以流域水系为单元,一体化推动整沟、整村、整镇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清洁小流域提质增效。坚持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并行并重,在生态修复中坚持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的修复路径,促进生态资源资产化,实现生态修复与生态产业融合发展。

对此,贾骥表示,围绕“门头沟小院+”田园综合体和百果山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精品农业”,挖掘文化资源,创新品牌发展模式。整合京白梨、太子墓苹果、妙峰山玫瑰、清水豆腐、京西白蜜、高山芦笋等本地特色农产品,打造“灵山绿产”农业公共品牌。围绕门头沟废弃矿山及裸露岩壁生态修复,推动矿业转型,化“黑色产业”为“绿色动能”。

在五个生态涵养区中,门头沟城区是距离中心城区最近,且山区文旅资源丰富。城区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局,优化高精尖产业布局,提升绿色转型动能,围绕人工智能、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超高清数字视听三大细分产业领域,打造“专精特新门头沟”产业品牌;山区积极探索山地经济,加快构筑区域文旅发展格局,以文旅产业为引领,全力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国际山地运动打卡地、京津冀微度假首选地“三地”品牌。

未来,门头沟区将依托农林特色资源,打造山区生态沟域样板,推进妙峰山镇苇甸沟、妙峰山沟(樱桃沟),斋堂镇爨柏沟、沿河城沟,王平镇韭园沟、王平沟,雁翅镇田庄沟,清水镇灵山沟、百花山沟、龙门涧沟等10条沟域旅游设施建设,打造10大主题沟域;紧抓109国道功能转型机遇,以109国道沿线和永定河文化带为带动山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引擎,构建“山、水、村、驿”4类景观系统、18大山水人文场景、78个特色景观节点,将109国道沿线风貌打造成为让人“慢下来、静下来、爱起来”的全域风景道和京西生态文明窗口。

激发文化遗产活力 提升全域市政交通设施

门头沟区传统村落、红色文化、历史遗存、文物古迹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规划》明确将系统开展灾损评估,推动文化资源修复,深入挖掘门头沟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独特的民间民俗、古村、古道、宗教寺庙、京西煤业、史前文化、长城文化、农耕文化、琉璃文化和元曲文化“十大传统文化”,积极提炼总结文化资源中具有现实意义的精神元素。“加强传统村落、自然景观、地质资源的展示与利用,打造20个左右门头沟区诗画乡村示范点。”贾骥表示。

此外,门头沟区将全面提升全域市政交通设施保障能力。继续完善山区“三横五纵”、新城“七横三纵”的路网布局,打通与房山、昌平跨区域的大循环和山区—新城区域内小循环,形成互联互通的主辅生命廊道。构建多源联网、分散应急供水网络,推进新城与中心城区供水管网联通,补齐新城排涝和雨污利用短板。推进供电线网由单联络向多联络转变,打造8个通信网络堡垒基站。高标准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强化“平急两用”功能。

“以六环路、阜石路、莲石路、109新线高速公路、京昆高速公路和108新线高速公路道路工程为主要廊道,加快构建对外主干生命线走廊建设,形成省域大循环。”贾骥表示,还将以军温路、234国道、军红路、斋幽路、百花山路为抓手,推进内部联络生命线走廊建设,形成市域内小循环;以109国道、108国道、双大路、南雁路、吕北路等道路为主,逐步完善辅助服务生命线走廊,形成区域内微循环。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编辑/张鹏

相关阅读
门头沟县级以上水毁道路恢复重建完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4
视点|门头沟每所学校将建设为平急两用“安全岛” 构建区域校园“安全岛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1
门头沟每所学校将建设为平急两用“安全岛” 构建区域校园“安全岛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1
两会直播间|门头沟区委副书记、区长吕晨飞:构建城乡空间新格局 打造韧性城市示范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4
门头沟灾后恢复重建整体空间规划获批!109国道亮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