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半两财经 | 超31亿元涉2951家机构4669人!去年银行业罚金破纪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4 11:30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监管保持高压态势。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严管态势有增无减,银行业罚单金额创出历史新高。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原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和外管局网站公示的银行罚单超过6600张,罚没金额超过31亿元,被处罚的银行业机构近3000家,处罚个人超4600人。2023年银行罚单数量创近三年新高;罚没金额同比增长超40%,创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新高。其中,有两家银行在去年收到了亿元罚单。

去年银行业罚没金额大幅增长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近期有多家第三方机构发布对银行业监管处罚信息的分析报告,因为统计口径有所差异,具体数据不尽相同,但各家机构都得出相同的结论,那就是严监管态势有增无减,银行业罚单金额大幅增长。

《极客洞察2023年度银行监管处罚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金融监管总局、人民银行、外管局网站公示的银行罚单共计6648张,罚没金额共计311991万元,处罚机构2951家,处罚个人4669人。从罚单数量来看,2023年银行罚单数量创近三年新高但增幅较为平缓。从罚没金额来看,2023年度银行罚没金额为31.2亿元同比增长42%,创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新高。

银联信推出的《2023年商业银行监管处罚动态分析年报》显示,2023年,商业银行监管部门(金融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对商业银行累计开出罚单6815张,与2022年的6114张相比,上升了11.0%。2023年总处罚金额31.51亿元,较2022年增加了10.64亿元。尤其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岁末披露大量罚单,释放了严监管和防风险的信号。我国金融监管将持续强化,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管理,推动银行业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融新致远提供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3年12月31日,金融监管总局对国内银行机构及银行业务公示罚单处罚金额累计25.2亿元,较上年增长46.58%,罚单均价46.58万元,较上年增长48.78%。同比上一年度,处罚金额、罚单均价、机构处罚金额、处罚人数都呈增长趋势。

哪些银行被罚最多?5家银行罚没总金额过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各类银行都受到监管部门罚单,从农村商业银行到外资法人银行,从国有大行到民营银行,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在罚单数量上,农商行、国有大行罚单数超过1000,受罚较多;从罚没金额来看,股份制银行、国有大行、农商行、城商行受罚超5亿元,受罚较重。

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去年收到200余张罚单,罚款金额近2.9亿元;农行罚单数量300余张,被罚金额近1.5亿元;中行收罚单180余张,被罚金额1.26亿元。

股份制银行中,中信银行收到罚单92张,罚没金额2.62亿元、民生银行罚单数量86张,罚没金额2.23亿元。股份行中只有这两家银行去年罚没金额超过亿元,排名第三的平安银行罚没金额为6110万元。

巨额罚单都落在哪些银行?两家银行收到亿元罚单

相比2022年,2023年的银行收到的千万以上大额罚单数量明显增多。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去年银行业共收到24张千万级别以上罚单,较2022年翻倍,这24张大额罚单涉及17家银行,其中股份行收到10张、国有行收到7张,地方性银行和外资行则分别收到6和1张。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有两张银行罚单罚没金额过亿元。

最大一张罚单是中信银行收到的,罚没金额高达2.25亿元。2023年12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中信银行因为存在56项违规违法行为,罚没合计22475.18万元。中信银行主要的违规违法事实包括违反高管准入管理相关规定、关联贷款管理不合规、绩效考核不符合规定、重大关联交易信披不充分、统一授权管理不符合要求、内审人员配置不足、案件防控工作落实不到位、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并购贷款“三查”失职等。

另外一张巨额罚单则落在建行。去年2月17日,建设银行因38项重大违法违规事项,被原银保监会合计罚没1.99亿元,其中总行7341.56万元,分支机构1.255亿元。

这38项重要违法违规事实包括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与监管规定不符、监管发现问题屡查屡犯或未充分整改、向检查组提供企业出具的虚假证明材料、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违规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融资等。

24张大额罚单中,民生银行收到3张,建行、农行、中行和中信银行各收到2张。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大额罚单虽然是2023年作出或公示的 ,但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一般都发生在几年前,银行多已表示完成了整改。

信贷领域是重灾区 受罚金额接近一半

《极客洞察2023年度银行监管处罚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信贷管理领域受罚金额近15亿元,是受罚最多的领域;从问题类型来看,授信管理不到位、违规发放贷款、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不真实或人为调整分类是受罚最重的问题类型。

融新致远统计的金融监管总局系统去年对银行业公示罚单的信息显示,2023年,处罚频次较高的业务领域为:信贷业务、内控与合规、员工行为管理、公司治理、票据业务,处罚频次均高于200次,其中涉及信贷业务处罚频次3570次,占比69.44%,处罚金额累计11.63亿元。这些处罚要点中:涉及贷后管理不到位的处罚频次出现613次,占比25.76%;涉及贷款三查不尽职的处罚频次出现528次,占比22.18%;涉及贷款管理不到位的处罚频次出现468次,占比19.66%;涉及违规发放贷款的处罚频次出现422次,占比17.73%;涉及贷前调查不尽职的处罚频次出现349次,占比14.66%。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从目前银行业的业务结构看,未来信贷等业务仍是监管的重点领域,从规范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角度,未来银行内部治理等方面也是监管的重点领域。

2024年多家银行已收百万罚单   强监管不会变

进入2024年还不足半个月,不少银行就已收到了监管的罚单。强监管、防风险、重合规仍是监管发力的重点,

1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机关公布3张罚单,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分别被罚款170万元、430万元、400万元,合计罚款金额达100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月9日,省局(计划单列市局)本级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中,罚款金额合计超100万元的罚单有超10张。

今年这些罚单涉及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依然多与银行信贷业务和内控管理等方面有关,具体的处罚案由涵盖了贷款流程的各个阶段,例如“贷款‘三查’不到位”“违规发放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等。

比如,中国进出口银行宁波分行因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内控管理不到位、信贷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治理存在缺陷,被罚款150万元;宁波北仑农商银行因绿色信贷政策落实不到位、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等被罚390万元;平安银行福州分行因置换贷款贷前调查不尽职、房地产开发贷款内控管理不到位等7项违法违规事实,合计被罚270万元,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

2023年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银行机构检查局在专栏文章中表示,银行检查工作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风险导向,严查政策执行,严查风险隐患,严查违规经营与违法犯罪,在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中发挥“尖刀利剑”作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同时,通过检查推动深化金融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年内首批罚单开出,涉多家银行!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 2024-01-07
信贷监管持续升级 三家银行违规触碰“红线”
第一财经 2024-01-07
半两财经 | 罚没金额合计超3亿元 这些银行犯了哪些“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2
金融机构开年戴紧箍
北京商报 2023-02-01
7月21家银行业机构合计被罚超6000万元
中国证券网 2022-08-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