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汪凌:​​​儿时的爱好——小画书
汪迷部落 2023-12-29 18:00

现如今,在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对于许多人来说,物质的享受和精神的满足之间,已渐渐失去平衡的支点。

就拿儿童读物来说,书店里面,满眼都是装帧精美的印刷品,价格比较昂贵,往往会使人望而却步。而那种比香烟盒大不了多少的小画书(连环画),不知从何时起,已从书店的柜台里消失了。

小画书,又叫小人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它以生动的图画和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讲述故事,深受人们的喜爱。

小时候,小画书曾经是我至亲至爱的朋友。父亲在“文革”中去世后,母亲带着6个小孩生活,我们实在不敢有什么奢求。我惟一“乱花钱”之处,大概就是买小画书。

隔三差五上学前,母亲会掏出一分钱,让我买些吃食(可以买一块水果味硬糖,或买一小碟五香螺蛳,也可以买一串削去了皮、用竹签串好的四五个荸荠……)。我舍不得买“零嘴”,每次都把钱积攒起来,聚到一毛钱左右,就约上一两个最要好的朋友,兴高采烈地赶去新华书店,左比右挑,购回一本小画书(小画书的价格多是每本一角几分钱,便宜的七八分钱,最贵的有二角几分钱。当时,一笼6只大包子三角二分钱。),大家轮流阅读,觉得其乐无穷……日积月累,我手中的小画书也越来越多,鼎盛时期大约有150多本,凑合着可以开个小书店了,很使小伙伴们眼热。因此,那时候,在我身边,常常聚拢着许多小朋友。因为“知识渊博”,我俨然成为了东头街上一些小孩之中的“头头”。被他们找着、追着、求着讲故事,也让我尝到了“有文化”的甜头,虚荣心得到了一定的满足。

当然,读小画书最多的地方,当数在距汪曾祺故居不远处的陈姓老人的租书摊上。他准备了几条长板凳和十几只独凳子,小心地取下每本小画书的封面,贴在用牛皮纸做的书套上。我们三天两头就会跑过去,花1分钱,可以挑选一本小画书,坐下来看,厚一点的书或特别有意思的书则要付2分钱(我感觉很贵,很心疼)。记不清有多少次,放学后完成了家庭作业,我们就会跑去“泡”书,直至天色渐渐黑透,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那儿。

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小画书就是我的文学启蒙老师之一,领着我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文学艺术的殿堂。而像《红灯记》《沙家浜》《鸡毛信》《小兵张嘎》《看不见的战线》《战友》《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这些小画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象。书中主人公的崇高精神和浩然正气,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真、善、美”的种子,使我受益非浅。

一些邻居老人、家里亲戚偶尔还会谈起我小时候的一些情况:把外套披在身上,拿着自己做的一把木头手枪(先用铅笔,在找来的一小块木板上,比照着小人书里印的手枪,画出轮廊,然后用半根生锈的锯条,锯掉多余部分,再用削铅笔小刀多次小修小改,直至满意,最后把火钳一只“脚”的前端,在煤炭炉里烧红,在木头手枪板机位置,烫出一个孔洞,需要反复烫许多次,把孔洞扩大,能把右手食指最前面一节抠进去,用砂纸打磨光滑,就完事大吉了。),在外面和小伙伴玩耍,神气十足地学着杨子荣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唱着《打虎上山》……实事求是地说,是小画书陪我度过了整个童年时期。

时间匆匆流逝,我早已为人夫、为人父,现在甚至到了“夕阳红”时期,但从童年起养成的爱读书的习惯,至今未改。只是在生活中,小画书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一种新的收藏项目已然兴起多年——收集、珍藏各种旧小画书,这不免使人平添几分惆怅和感慨。

其实,这也是不必惆怅,不必感慨的,不是吗?小画书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曾经是非常珍贵的精神食粮,开阔了小孩的视野,催生了我们的梦想,浸染着岁月的馨香,温润了无数人的少儿时光,见证了一段难忘的时代,永远在我们的记忆星空中,熠熠闪光。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专栏|为租小人儿书爬东直门城楼抓土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9
专栏|为租小人儿书爬东直门城楼抓土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9
赏读|亭长小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9
赏读|从鸟鸣声中醒来:逃离现代生活的365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赏读|繁华之外,必有净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