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今日冬至:愿所有好运,如期而至
帆书 原樊登读书 2023-12-22 22:00

四时 ·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欢迎大家来到帆书出品的国学知识栏目《四时》。

光阴流转,四时变化。

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太多传统文化和智慧在一代代人的记忆中传承延续。

明天,就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冬至。

你有什么故事想说给我听吗?

四季依令而行,光阴缓缓向前,又到一年冬至日。

古语说“十一月中,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又称南至,是阳光走到了大地的最南端,要北返的时候。

这一日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天地万物都遵循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规则。

在这个最长的夜中,也酝酿着最亮的光,熬过去,白日就一日长过一日。

这个冬至,愿你所期、所思、所愿都能如约而至。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后汉书》上说: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这一日百官休沐,举国同贺,人们尽情享受着冬至的快乐。

冬至时节,正值农闲。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冬至这一天,祭祖、思怀。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都赶了回来,聚在一起的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节日之乐。

农人对于节日的庆贺,隆重的形式就是分享美食和感恩,来一场舌尖的盛宴,是对家人最好的奖赏。

冬至这天,南北风俗不同,深情厚意却是一样的。

北方人冬至喜吃饺子,传说因为张仲景。

在一年冬天张仲景告老还乡,看到一群百姓因为天气寒冷,冻坏了耳朵。

回到家中的他一直挂念在心,考虑到这些人可能因为家境贫寒,不肯为了一点小伤出去抓药。

他根据自己的行医经验,研究出了“驱寒娇耳汤”。

先是用羊肉加上驱寒的草药一起煮熟后,在将其剁碎掺和用面皮包好而食。

在冬至这一天,张仲景在家门口支起大锅,把药食分给大家享用。

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逐渐在冬至这一天有了吃饺子的习俗。

对于先人的恩德,被人们揉进了三餐和四季。

广东的《花县志》有记载:“以日初长至,民俗祀祖燕客,比他节尤重,以粉团供馔,谓之冬团。”

冬至这一天,岭南人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没有在冬至和家人团圆的苏轼,独游吉祥寺写下过: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诗人曾经在牡丹花开的时候和朋友来游吉祥寺。

那时候,一群人很是开心,他还把牡丹簪在了自己的头上,以表喜欢。

可是冬至时节,自己未能回家,也不知道园子里井底的阳气回来没有。

别人都在家中团圆,唯独我一个人又来到了吉祥寺。

看见冬雨淋湿了枯草,心中闷闷不乐。

很喜欢一段话:

万家灯火间,人月皆团圆。月亮慢慢圆,事事慢慢如愿。

生活的意义在于团圆,做事的目的希望如愿。

冬至夜的长,长不过思念;冬至夜的月,圆不过团圆。

唯愿家人安康,唯愿家人能常常相见。

在最长的夜,酿最香的酒

《帝京景物略》记载:

“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在最长的夜里,画一张最美的梅花图,或给自家的小童或给自己的爱人。

一日染涂一瓣梅,梅花开满,长冬已过。

那时候,车马慢,日子也很慢。

冬至的数九寒天,最漫长,也最浪漫。

在冬天单调的白色里,每一日都会开出一朵梅红的花来,那是冬天的心动,也是生命的悸动。

人生,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等待也好,焦虑也罢。只要你有长长的坚持就能迎就长长的未来。

冬至过后,湖面和浅井被大雪封住,哪里的水都显得纯粹和迷人。

这样好的天赐良机,正是人们酿冬酒的好时候。

酿这个词,一听就是汇集了天地精华,似能蒸腾出一种精灵之气。

热情的人们在冬至这一天,破冰而入,取水进窖。

历经米浸、翻蒸、落罐、发酵等三十六道精工程序,酿成一道道风景,酿成又一年的冬趣。

新酒待开,老酒已经温在了火炉上,喝上一口,都是沉淀的时光,甘甜、醇香溢出心头。

酿酒,品酒,都是冬至的快乐。

人们把酒言欢,微醺后江湖、恩怨,都已经了于无形,酒品,也是人品。

在最冷的这一天,在最长的这一夜,足够人们把仇恨消弭,让厚爱疯涨。

天地无声,把一切记在了长夜无眠。

冬至日光虽短,但是夕阳的霞光能穿过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形成金光穿洞的至美景色。

这种因建筑角度和光的契合而形成的独特视觉,遵循了古人的智慧和隐喻。

《周易》说:“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至。”

坐北朝南,是人们对光的期盼,也是人们对朝堂的期盼。治者明,则天下明。

故宫太和殿地面的金砖浇了桐油,在冬至这一天,受屋檐和地面对光的折射,可以把“建极绥猷”四个字依次点亮。

每个人都是一束光,被指引、被归束,才能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去做一个光彩夺目的人,不畏漫漫长夜,在最低谷的时候,你发出的光,可以温暖你自己。

冬藏至此间,春生明媚见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冬至日,阴气降到最低,阳气开始上扬。

冬至是春天和冬天的交接,陌上花未开,春光缓缓归矣。

万物最先感知春的萌动,被古人写进《逸周书∙时训解》里:

“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糜角解。又五日,水泉动。”

天寒之时,土中的蚯蚓会藏好自己的精神,盘结成结,以养生息。

当冬至一到,它回首向上,呼吸着第一缕地之阳气。

每过五日,阳气集结,隶属阴兽的渐渐的感受阳气召唤,它的角开始慢慢脱落,迎接新生。

再过了五日,阳气聚集成形,冲破泉水的冰层,林间远闻叮咚之声。

冬天藏守的万物良禽,纷纷探出头来,发出生机。

大地阳气渐回,诸君还有长长的路要走,是值得庆贺的节气。

古人会在冬至这一日,互相祝福。

这一夜过后,看得见的天地动心,人间初露繁忙,开始期盼新一年的好光景。

有的是盼人归,家里外出的人,不知事情是否顺利,不知学业是否成功,不知身体是否康健。

日日里盼着能见到自己的孩子、爱人、长辈。归来,就是希望。

有的是盼新生,不管去岁如何辗转流离,这一年终归要过去了,祈盼来年一切顺遂,万事如意。

就连杜甫也期盼着春天的到来,他写过:“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天在催,人在催,催得冬至夜里生生地生出一种春天的明媚来。

冬天,是四时已尽,春又重来的悸动,冬至,就是四时终结,春天回眸的时刻。

春的撩人之处,就是在冬至时种下了一颗春的种子,随着天地阳气的生机,让春的气息弥漫开来。

冬至告诉所有人,冬天都要过去了,春天已经不远啦!

四季轮回,如同人的跌宕起伏。

高处自有高处的风景,低谷亦有低谷的魅力。

冬天藏起的元气,都将在春天绽放。

愿每一个人都能懂得收敛锋芒,藏巧于拙。

每一次看似退后的时光,都是在积蓄能量,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完成自己山野烂漫的愿望。

在这个特别的一天里,愿大家都能守住长夜,酿出自己最亮的光。

作者 | 亦文

来源:帆书 原樊登读书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散文|葛国顺:冬日暖阳
汪迷部落 2023-12-30
赏读丨微笑向寒,愿你安暖
诗词天地 2023-12-23
今日冬至|养生“黄金期”记得吃这些食物
人民网健康 2023-12-22
冬至的小知识:为何被称为“亚岁”?为啥要吃饺子?
中国新闻网 2023-12-22
冬至的小知识:为何被称为“亚岁”?为啥吃饺子?
中国新闻网 2023-12-22
最新评论
杜树
0
“明天,就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冬至。” 是不是需要修改?
12-22 22:43 · 回复
杜树
0
错把今天当明天。
12-22 22:42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