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积石山24小时:寒夜里抢修灾区“生命线”
中国青年报 2023-12-22 14:08

地震到来时,甘肃省积石山县的一家酒店里,刚要休息的一名员工突然感到床有些摇动,起初他没太在意。很快,床又剧烈摇晃了一下,紧接着是一阵强烈的摇动,他“一猛子”坐起来,意识到是地震了。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北纬35.70度,东经102.79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酒店地上的瓷砖很快开裂,住在酒店里的人们奔向门口,但很多房门受地震影响不好打开,有的人用了很大的力气才能把门打开,有的只能用脚踹门。

很快,一群人涌到街上。有人围着被子跑出来,有人只穿着单薄的秋衣,还有人脚上的拖鞋丢了一只。镇上很快停电了,整个小镇陷入一片漆黑,只有道路两旁的积雪在月光照射下泛着一丝光。据中国气象局通报,当天积石山震区及周边地区以晴为主,后半夜至凌晨的最低气温较低,在零下15摄氏度到零下9摄氏度之间。手机信号时有时无。很多受灾群众打了十几通电话,一直都没联系到家人。

地震导致积石山县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当天夜里,身在甘肃省临夏州的多家央企员工同样有震感。他们第一时间参与抢险救灾,逆向而行,为灾区打通抢险救援的“生命线”。

“时间仓促,我们也没来得及穿厚点”

19日凌晨,在积石山县驻扎工作的中铁二十一局积石山县大河家项目部安全总监王东新接到救援命令。根据地方政府统一安排,他们将赶往受损较为严重的乡镇展开救援工作。

接到命令后,王东新立即组织驻扎在大河家镇的同事,分成两组出发。与此同时,中铁二十一局出动了装载机、铲车、挖掘机、应急救援车,共计26台赶赴震区。

1个小时后,王东新抵达刘集乡团结村,这里距离震中积石山县柳沟乡10公里左右。

借着车灯,他看到村里的民房几乎全变成了危房。“有些房子连梁和柱子都没有了。”王东新回忆说,由于当地村落的民房大多是砖体结构,房子在震中倒塌严重,毁坏最轻的房体上也产生了五六厘米的裂缝。

“伤员运不出去,外面的救援人员进不来。”王东新说,山体滑坡掉落的泥土和房屋毁坏后掉落的碎砖烂瓦,覆盖了进村的唯一道路。团结村内几乎所有道路都被堵塞。

道路抢险在19日凌晨1点左右开始。

一片漆黑中,只有装载机车灯发出些刺眼的灯光。王东新坐在车上,手上戴着一双棉手套,身上套着单薄的羽绒服,里面套着秋衣秋裤,“时间仓促,我们也没来得及穿厚点”。

道路被山体滑坡抖落下来的泥土、房屋倒塌甩下来的砖块掩盖得严严实实。一旦遇到装载机推不到的地方,王东新和同事们便跳下车,用铁锹一铲又一铲,将道路铲到车辆能行驶的程度。

几天前,积石山县刚刚下过雪,地上的土层十分松软,大家的脚陷在泥里,鞋上覆盖了一层淤泥。夜里,风刮在脸上像刀子,一旦停下来不再挥动铲子的时候,大家感觉身上都是凉的。

从凌晨1点到4点,团结村道路整修完成花了3个小时。此时,除刘集乡外,其余的四五个乡镇还在等待救援人员抵达,这些村落可能都面临着断水断电、道路被堵塞的状况。

凌晨5点左右,王东新和同事们赶往杨洼村时,天依旧漆黑。大家坐在车里明显感觉到这里的地势比之前的村庄更陡。车辆行驶在仅有3米宽的山间土路上,时不时打滑。为了安全,他们只能让前方的装载机走一点撒一点土,“一点点开过去”。

19日下午两点,抢修持续了13个小时。王东新与同事共计抢通积石山县4个乡镇7个村社的18条主干道,长约30公里。此时,他才好不容易腾出一点时间,在老乡家外面生了个炉子,烧了点水吃了口泡面。

为了尽快打通村庄与外界的“生命线”。休整十几分钟后,他们又驶向了下一个道路未通的乡镇。

低温下拉回悬在山崖旁的设备

道路的打通,为后续抢修积石山县退服的134座通信基站,争取了时间。

19日凌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国铁塔甘肃省分公司代维主管孙朝辉从临夏市开车赶到积石山县。据他回忆,当时高速路上有不少积雪和暗冰,交通也有些拥堵。

到达积石山县后,孙朝辉被分派到基站维护组,负责基站发电机的用电保障工作。

“这次地震基站面临的主要是由光缆被压断,电力供给不足而导致的停电问题”。与铁塔公司并肩作战的中国移动甘肃公司临夏分公司网络部副经理邵军说,地震中通信基站断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房屋倒塌致使基站设备损坏、通信光缆被倒塌建筑物砸毁、信号发射塔损坏等。

邵军说,一般情况下,发电机遇到突发情况断电后,还可以保持3小时自主供电。但积石山县气温低、道路损毁严重,这些都是摆在抢险救灾人员面前的一大考验。

“天气太冷,冻得我活动都不灵活了。”19日上午11点左右,持续工作10个小时的孙朝辉告诉记者,他们在积石山县周围村落抢修时发现,多数村内的房屋墙体倒塌严重,到处是断壁残垣,维修车辆很难直达基站,他们需要抬着重达50公斤的发电机徒步前行,手冻僵了,“以前我们两个人就能提动的设备,现在需要4个人”。

紧急情况也时有发生。19日晚上7点,孙朝晖的同事周璐在零下14摄氏度的气温下,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次通信救援。

受山体滑坡影响,积石山县居集镇田家村的一个基站里的铁塔机柜部分悬在了山崖旁,再往前10厘米,机柜就会掉下10米深的悬崖。这个信号覆盖范围为1平方公里的基站,主要覆盖了当地高速沿线信号,也会为救援物资队伍提供通信保障,“一旦掉下去,后续救援可能会受到影响。”周璐说。

在零下14摄氏度的低温中,周璐和同事们最终决定借助滑轮的力量,将机柜拉到悬崖上面的安全地带。抢修过程中,他们要先用铁锹将悬崖边的树枝砍断,再将机柜里重达150斤的蓄电池移出,将减重后的柜体用铁锹、撬棍、锄头等工具紧急加固,最后在悬崖边的树上打了锚点,绑上绳子安装滑索。

“机柜重达1吨左右,我们使用的一根5厘米粗的绳子直接被拽断了。”周璐说,经过3个小时的奋战,十几个人终于拽着机柜往山上挪了10多米。直到当晚10点,基站才彻底抢修完成,完成通信保障工作。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截至12月19日14时,因地震和电力中断影响退服的314座基站已抢修恢复279座。受灾区域公众通信网络整体运行平稳。

抢险救灾再累心里也是暖的

国网临夏供电公司城区分公司经理陈杰告诉记者,作为抢修队伍负责人,地震后第一时间他就通知公司骨干力量到指定地点集合,以最快的速度,兵分多路,前往震中投入到线路巡视抢修复电工作中。

在大河家镇,陈杰和同事实地勘查后,制定临时供电方案。200千瓦的发电车对大河家镇中西医结合医院照明提供可靠供电,500千瓦的发电车作为备用电源,在位于大河家镇大寺广场的临时医疗点,随时准备接入,“这样不仅为安置点提供可靠供电,还能随时满足现场新增用电需求”。

与此同时,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另外几支抢修队伍,也在积石山县对电力设施开展隐患排查。放线、布线、接线,安装灯头、灯泡、插线板,一场接通电源的流水作业在现场迅速展开……在灾区最危险的地方,处处都有抢修队员们忙碌的身影。

“帐篷里一个插排够不够?有什么用电需求,我来帮您现场解决。”在大河家镇大寺广场的临时安置点内,陈杰询问受灾群众用电需求。他说,广场内大约安置了142顶帐篷,每顶帐篷都接入了电源,主要为照明与充电和电热毯使用。“我们为了保障整个安置区的百姓生活需要,还预备了一台发电车,确保有意外情况发生时,可以随时供电。”

据了解,国网兰州电力公司抢修队伍已分批次对柳沟村、大河家、大寺广场、陈家沟等5个临时安置点247顶帐篷完成了通电工作。

“几乎所有人都持续工作了24个小时”,陈杰说,工作结束的时候,队员们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从19日凌晨1点到晚上11点,队员们几乎没有停过。回到室内摘下手套、脱下鞋子时,大家感觉手脚都是麻的,一时间还恢复不过来,身上关节处也隐隐发酸。

“天气冷,心里并不冷。”陈杰告诉记者,越是危难关头,越要勇往直前。截至记者发稿时,甘肃省积石山县已经恢复供电,全县电力供应平稳,因地震退服通信基站也已全部恢复。

文/李悦 宁迪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积石山地震灾区8天建成1.6万余间板房
新华社 2024-01-03
甘肃积石山:216个过渡安置点全面通水
中国新闻网 2024-01-02
积石山灾区安置安全有序,群众生活渐回正轨
新华社 2023-12-31
聚焦 | 积石山地震灾区高三学生前往异地复学
新华社 2023-12-29
甘肃积石山首批26名高三学生前往临夏州异地复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