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4只,一男子确诊尿毒症!正大量上市,网友:根本停不下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1 14:30

最近,砂糖橘、贡桔大量上市。有人一吃就停不下来,甚至一下子能吃一筐。

紧急提醒:一定要控制住量!近期,浙江杭州一医院接诊了不少高钾血症患者,有人甚至还确诊尿毒症,一问都是桔子惹的祸。

吃桔子吃进急诊室?

此类案例并不少见

【案例一】

姜叔(化名)今年56岁,家有果园,最近蜜桔上市,姜叔经常边采摘边吃。每天都要吃四五个才过瘾。

在果园干了半个月活,姜叔突然觉得手脚发麻、肌肉酸痛,他自觉是干活累到了,毕竟他去年还体检出来有慢性肾病,体力不如以往。慢性肾病每个月都要定期复查,这次到了复查时间,他进医院一做检查,把医生吓了一跳——肌酐超过800μmol/L(正常男性53-106μmol/L),血钾也高达7.1mmol/l(正常浓度3.5-5.5mmol/l),而心率只有40次/分(正常人安静情况下心率为60-100次/分),姜叔被诊断为尿毒症、高钾血症,随时可能会有心脏骤停的可能。随后,姜叔被当地医院紧急收治入院进行治疗。

【案例二】

据报道,2021年1月的一天,本身患有肾病的蒋先生,一口气吃下了5个桔子后,突然晕倒在地,后被紧急送往医院。

检查报告显示,蒋先生的肌酐高达1700umol/L,血钾也高达7.2mmol/l,而血钾正常浓度为3.5-5.5mmol/l,诊断结果为尿毒症、高钾血症,随时可能引发心脏骤停。

幸运的是,经过医院及时地血液透析、降血钾等抢救治疗,蒋先生最终转危为安。

吃水果致病年年都有

病人大多有肾病基础

普普通通的桔子,怎么就对一些人而言这么危险呢?

“每年都有好些因为吃水果导致高钾血症的患者。”医生表示,慢性肾脏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并不低,有研究发现中国人群的慢性肾病患病率在10.8%左右,因为短期之内进食大量的水果导致高钾血症,进而查出尿毒症的患者,前面提到的姜叔并不是第一个。

“但大家不用慌,这些患者原本就有肾病基础。”医生解释道,有肾病基础的人肾功能不全,而肾脏又是调节钾的重要器官,比如对于一个没有肾病的健康人来说,当他钾摄入量增多时,肾脏排出去的钾也会增多,从而保持一个平衡。

注意:肾功能不好,慎吃富含钾的食物!

钾是一种必须的营养素,与心脏的跳动、节律、肌肉收缩、神经活动密切相关。正常状况下,血清钾离子浓度在3.5~5.5mmol/L。

人体缺乏钾时会发生肌肉无力及瘫痪、心律失常,甚至死亡;而血钾浓度过高,同样会影响影响心跳和心肌收缩功能。

对于正常人来说,由于人体会自动排出多余的钾,摄入含钾多的食物,一般不会导致高钾血症。

但对于肾功能不全的人,其肾脏排钾能力降低,尤其是在出现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时,吃了过多富含钾的食物,会导致钾在体内潴留,引发高钾血症,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甚至猝死。

桔子富含钾离子,肾功能不全的人群,短时间内大量摄入过多钾离子,而功能不全的肾脏拼尽全力也不能将过多的钾离子排出体外,不能及时排出的钾离子在体内积累起来,引起高钾血症,而高钾会直接抑制心跳和呼吸,不进行及时治疗的话,会有生命危险。

“毛豆、香蕉、葡萄、桔子、猕猴桃、蘑菇、菌类、紫菜等都属于高钾食物,有肾病基础的人群要少吃。”医生说。

控钾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死亡风险必做的事情之一。以下生活小贴士请收好——

1、少喝汤,尤其是菜汤和肉汤,不用高汤或肉汁拌饭;

2、避免大量摄入水果;

3、避免饮用咖啡、浓茶及运动饮料;

4、蔬菜可切碎,或者切成片用水,浸泡最少半小时,可以多换几次水;有些蔬菜可以用水焯一下再炒;

5、避免生食大量蔬菜,包括黄瓜、西红柿等;

6、一些中草药(汤药)含钾较高,如长期饮用需谨慎;

7、慎用低钠调料,低钠酱油、低钠盐富含钾离子,长期服用容易造成血钾升高。

桔子虽好吃,可不要贪多

虽说桔子是好吃又营养的水果,但也不能狂吃。否则不仅会导致皮肤暂时性的“变黄”,还会“上火”,出现牙龈肿痛、口干舌燥等症状。

桔子的含糖量不低,一般都在10%以上。大量的糖会增加细胞的渗透压,导致喉咙干燥,引起口腔、嗓子、牙龈等部位不适;桔子中有较多的糖分和酸性成分,摄入过多会引起过高的血糖负荷、刺激口腔和咽喉黏膜,从而引起长痘、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血糖高的朋友也不建议一次性过多食用;还含有大量胡萝卜素,吃太多,来不及代谢,还易变成“小黄人”。

因此,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每日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的建议,中等大小的桔子一天吃2~3个就可以了。吃完以后要记得及时漱口,避免出现“上火”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是肾的“求救信号”

保护好肾脏,不妨建立自己的个人肾脏档案,主要包括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B超这三个指标。

1、尿常规主要看尿比重、血尿及蛋白尿;

2、肾功能主要是血肌酐及尿素氮;

3、肾脏B超主要反映肾脏大小,形态及有无梗阻积水等。

以上三方面任何一项结果显示有异常,需要及时到肾科专科医师处就诊,明确肾脏有无受损以及引发受损的原因,予以正确及时的治疗。

普通人尤其是步入中年后,建议最好每1~2年做检查,更新“肾脏档案”,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已经出现肾损害的患者,应定期到肾科门诊随访,1~3个月最好查一下尿常规、肾功能,半年查一次泌尿系B超。

在做好定期检查的同时,也要留意异常症状。如果肾脏出现“故障”,通常会有这些“预警”:

1、浮肿:身体浮肿是肾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不同患者的浮肿现象或轻或重,轻者可能会在早晨出现脸颊、眼部的浮肿,重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浮肿现象。

2、血尿、蛋白尿(泡沫尿):蛋白尿是指尿化验中尿蛋白阳性。表现为:患者尿中常见泡沫增多,以较小的泡沫为主,久久不能散去。

3、血肌酐升高:血肌酐是检验肾功能的一个指标,它的升高就意味着肾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伤。

4、食欲不振:若患了肾病,体内毒素排泄不畅,也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5、贫血:贫血的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将近50%的肾脏病起病隐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

但随着疾病发展,还是有迹可循,如留心观察有没有以下症状:头晕、恶心、呕吐、疲劳、乏力,容易骨折和骨痛等。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慢性肾脏病患者 请好好照顾自己|世界肾脏日
健康中国 2024-03-15
控制好1个指标,逆转糖尿病肾病,远离尿毒症
糖尿病网 2024-01-11
早期肾病不痛不痒,这几个症状要当心!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3-08-13
从慢性肾病到尿毒症,出现这五个症状,是肾脏在“求救”!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3-04-08
为什么得尿毒症的人越来越年轻?身体给的暗示你能看懂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3-04-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