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城市马拉松
新华社 2023-11-28 10:45

近来,国内马拉松赛事呈现井喷之势。仅10月末的一天,全国就有北京马拉松、成都马拉松、西安马拉松等超过20场马拉松赛事鸣枪开赛,30多万人在同一天站上起跑线。单就北京马拉松而言,赛前报名抽签阶段有多达13万人报名,最终仅3万人获参赛资格,中签率约23%,呈现“一票难求”的景象。马拉松赛事的兴旺,折射着城市蓬勃的发展活力与精神面貌,而赛事本身也成为各城市又一张闪亮名片。

从一定意义上讲,跑马就是“跑城”。不论42.195公里的“全马”还是21.0975公里的“半马”,既是马拉松比赛的距离,也是感受地方文化、城市底蕴的体验之旅。正如跑友所说:“没去过的城市,趁跑马去一趟,有了去的理由;去过的城市,跑马时再逛一逛,感觉也不一样。”奔跑在城市的精华景观路线上,步步是美景,段段有文韵,每一位赛手都能感受到城市的发展变化。纵观全国,兰马的“黄河风景线”,厦马的“无敌海景”,扬马的“鉴真东渡史”,锡马的“太湖樱花季”……多个办赛城市充分将马拉松与文旅相结合,通过本地资源特色不仅吸引了更多选手,激发了本地居民的参与热情,更带动了城市的文旅消费。

城市积极办赛,跑友热情参赛,“马拉松热”意味着城市路跑产业加快复苏,但近期部分赛事的个中问题也引发关注。比如,赛事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大连马拉松赛终点附近一辆赛事工作车阻挡了选手冲刺,苏州太湖马拉松一名男跑者佩戴女选手号码“替跑”;组织工作不细不实,青岛海上马拉松完赛物资发放现场出现混乱,等等。如何提高赛事质量,有效利用“马拉松热”,是赛事举办城市面临的新课题。

要处理好“城市营销”与“体育竞技”的关系。中国田径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从2014年到2019年数量增长超过30倍。疫情转段后的火爆之势,正说明马拉松在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能级、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不过,不管马拉松承载了多少功能,其核心始终是一场竞赛,完善的安全措施、高水平的组织工作、竞赛的公平公正永远是赛事的必答题。如果在这些方面出问题,哪怕包装和形式再花哨,也难言精彩与成功。赛事组织者不能眼里只有马拉松的“溢出效应”,而忽视的赛事专业水准。

要处理好“流量”与“留量”的关系。如今,“跟着赛事去旅行”变成新时尚,“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消费”成为新特点。一场马拉松,参与人数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别看只是跑步,但跑友人均年消费不菲,日常训练的装备、服饰、营养品等花销,推动着相关服务业、运动装备等赛事产业链的发展;其亲友团也会化身旅游者,在赛事之余观光旅游购物,形成新的文旅融合项目。可以说,跑友的衣、食、住、行、游,都是马拉松激活上下游产业链经济的具体表现,只有将流量变“留量”,才能让举办赛事成为城市的发展增量。

要处理好“同曲”与“异调”的关系。面对马拉松赛事扎堆举办,摆脱同质化、提升运作水平成为当务之急。告别同质就要在特色上下功夫,比如有些城市推出迷你马、亲子跑、女子跑、健康跑等创新形式,办出差异;有些城市凭借当地历史文化打造特色马拉松,办出辨识度。同曲不同调,才能使城市马拉松始终保持活力。

要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以前不论是电视直播还是现场所见,除了个别流量明星,看到的都是人群,体现的都是群体。现在不少城市运用一系列新设备与新技术,在路跑过程中智能化捕捉每个参赛者的精彩瞬间并将数据实时上传云端,自动剪辑、合成、渲染,比赛结束即可生成以个人为主角的全程精致影像。海量的个体马拉松“纪录片”被珍藏与分享,吸引更多人投身这项城市运动,这是数字中国与人民城市的又一生动注脚。

城市高质量发展就像一场马拉松,是一场脱离舒适区的飞越。永不放弃的马拉松精神必将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鼓舞更多人点燃干事创业的斗志。对每一位马拉松爱好者的“贴心”,会换回他对这个城市的“上心”,而对每一位具有马拉松精神的市民“用心”,会让一个城市的发展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马拉松何以这么热
光明日报 2024-11-11
“马拉松热”背后的经济账
新华社 2024-10-21
马拉松赛道上有群守护“42.195”的人
中国青年报 2024-06-04
关注 | 既赚人气又赚钱 重庆马拉松做对了什么?
新华社 2024-03-31
跑出马拉松经济的稳健节奏
经济日报 2024-02-18
北马轮椅跑者张健:生活本身才是马拉松
中国新闻网 2023-11-02
北京马拉松圆满落幕 诸多跑者打卡5G+AI短视频采集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30
话题 | 全国马拉松扎堆“抢人” 北马不断升级火爆依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