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年轻人扎堆“地下消费”究竟图什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9 14:17

在常规印象里,“地下商业”似乎比地上要“略差一节档次”。记者注意到,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新商业项目都开始着力打造B1、B2层,快时尚、黄金珠宝等一些商场一楼的“常客”品牌也乐于“下沉”。这背后是消费者消费模式,甚至出行模式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下实体商业迎来的新机会。(11月18日《北京青年报》)

常去大型商场、购物中心的人都应该看到,这类消费场所的地上部分主要是知名品牌门店,每个店面的占地面积较大,装修比较讲究甚至豪华,产品相对高端且售价不低。而地下一、二层以小型餐饮门店、超市为主,产品种类更为丰富、集中,价格普遍比较亲民。那么,年轻人为何会扎堆B1、B2层,这种现象究竟说明什么?

“地下商业”生意火爆的原因之一是便利。一方面,“地下商业”与城市地铁已经打通,出入地铁的市民可就近消费、顺道消费,比较便利。另一方面,“地下商业”一般与地下停车场打通并且距离很近,这也助推地下商业繁荣发展,无论市民停车后前来消费还是消费后开车离开都很方便。即出行便利带火了“地下生意”。

原因之二是消费品类更齐全更集中。以笔者常去的北京长楹天街为例,其B1、B2层集中了各地特色美食、知名饮品、购物小店、大型超市等等门店,即消费者一旦踏入“地下商业”,可满足绝大部分日常消费需求,即实现了“一站式消费”,既节省了消费时间,也节省了体力精力。而商场地上商业部分显然不具备这些优势。

原因之三是性价比更高。比如有年轻消费者表示,不是楼上吃不起,是B2层的餐饮更有性价比。今年7月的一项调研显示:43%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将严格把控整体花费金额,37%的受访者表示将改变消费方式寻求最优价格/更低价格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显然“地下消费”更利于节省成本,更能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

但“省钱”是否意味着年轻人消费降级呢?对一些收入不高的消费者来说,选择到“地下商业”消费属于正常现象。对中高收入群体来说,在B1、B2层消费并不能与消费降级划等号,因为上面说过,“地下消费”具有便利等优势。而且如今年轻人购物渠道增多,大多通过网购选择服装鞋帽等品牌商品,就没必要再去逛商场。

今年“双11”电商平台的成绩单也显示消费升级。譬如,天猫共有402个品牌成交过亿,3.8万个品牌成交同比增长超过100%;京东累计超过60个品牌销售破10亿元,近2万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新商家成交单量环比增长超5倍。当年轻人对品牌商品的消费转移到网上,B1、B2层就弥补了网上很难体验到的消费。

需要指出的是,年轻人扎堆“地下商业”,并不等于“地上商业”无人问津。不少中高收入人群仍选择到一楼以上楼层去消费,其消费体验效果会更好。另外,很多大型商场的电影院、滑冰场等消费者常去的场所,都在靠上楼层,那么去看电影去滑冰等,也会顺便在上面消费其他项目。即“地上商业”人气下降但仍有生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B1、B2层消费,与楼上消费,形成了消费分层,各有各的服务定位,各有各的消费者。不过,楼上门店经营者也要从“地下商业”的生意火爆汲取引流经验。

文/冯海宁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消费“精致省”带来新商机
经济日报 2024-04-22
王府井集团今年将加大百货门店转型力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3
为什么年轻人爱上逛“仓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3
闭店出清、重温记忆 西单商场大规模更新再次开启新征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8
年轻人只逛B1B2就是消费萎缩?年轻人对于产品及商场形态自有看法
解放日报 2024-01-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