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后已成为中风高发人群?才30左右,不能吧?
医学微视 2023-11-19 17:30

近日,#第一批90后已成为中风高发人群#的话题登上热搜。

众多网友掐指一算,年龄最小的90后是25岁,年龄最大的90后也才34岁,而中风,即脑卒中在大家的传统印象中是一种老年病,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把“90后”和“中风的高发人群”放到一起。

事实上,脑血管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从全球范围来看,25岁以上人群罹患脑卒中的终生风险为24.9%,我国这一数字接近40%,即有四成的人从25岁开始就有可能发生脑卒中。

这么一分析的话,90后还真是应该提高警惕了。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如果脑卒中能够早发现,治疗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记住120原则,快速识别脑卒中!

“1”即一张脸是否对称。

检查方法:看患者微笑时,嘴角是否歪斜,伸舌头时,舌头是否往一侧偏。

“2”即两个上肢是否出现单侧无力、不能抬举的情况。

检查方法:抬起双上肢,看患者是否出现一侧坠落,单侧无力的情况。

“0”即聆听患者说话。

检查方法:看患者能否正常说话,或能否听懂别人说话。家属可以叫患者说一个顺口溜或者绕口令,如果患者平时说得很好,这个时候说不出话来,说明患者有语言障碍的可能。

总之,患者一旦出现以上情况,一定要及时拨打120,及时就医。

突发脑卒中,家属应该这样做!

如果有患者出现脑卒中,家属一定要先拨打120。

在等待的时间中,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可以将呕吐物清理干净,避免呕吐物堵塞住呼吸道,尽量将患者摆在舒适的位置,即头抬高30度左右,偏向一侧。

需要注意的是,家人发生脑卒中后,家属们千万不要因着急,而采取以下错误方法,比如:昏迷不醒时,学电视剧里的情节掐人中;胡乱给药;随意挪动等。

去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是预防的关键问题!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尤其是45岁以上的人群,想要预防脑卒中,首先要了解到自身的血管状况,看血管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是否有血管的狭窄。

其次,要远离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减少血管病变的可能,比如控制血压和血糖、加强运动、戒烟、减肥等等。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哪怕是45岁以上人群,也并不提倡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药品进行预防,除非确实检查发现血管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斑块的性质不太好,医生建议服用药物,这时才建议患者去用药。

预防脑卒中,坚持运动也很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运动不足是造成全球人口过早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坚持运动20余年的王陇德院士也曾说过,运动是预防脑卒中等慢病的首要因素。以下是他给出来的运动建议,一起运动起来吧。

运动频率:

建议每周至少运动三次。

不要平常不运动,周末一次运动几个小时,这样反而对身体不好,还可能会引起心脑血管突发事件。好的运动状态是坚持经常运动,一周运动五六天,休息一到两天。

运动时间:

运动需要达到一定量的消耗,运动时间要保证平均到每天有半个小时。

如果一周运动三次,需要保证每次一个小时。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一般以心率做衡量指标,建议运动的时候,心率能够达到170减去年龄的数值(次/分)。

比如50岁的人,心率最好在120次/分。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脑中风后该怎么康复才能事半功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31
哪些人是颈动脉斑块的高发人群?
兰世亭 2024-01-08
寒冬心血管疾病高发,这些年轻人是危险人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6
气温骤降警惕心脑血管疾病!这些症状要当心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23-12-01
第一批90后成中风高发人群!这些症状早发现,真的能救命!
科普中国 2023-11-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