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已有17省份可省内共享病历,两百多个地市检查结果互通
南方都市报 2023-11-14 11:06

“不用每到一家医院就办一张就诊卡,不同医院之间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可互通共享。”日前,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目前已有25个省份开展电子健康档案省内共享调阅,17个省份开展电子病历省内共享调阅,204个地级市开展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在此基础上,如何保护患者个人信息,防止疾病信息或隐私泄露?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患者在结算医疗费用时会更便利吗?国家卫健委就热点问题一一回应。

毛群安介绍,目前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基本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平台的联通全覆盖,已有8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0个省份超过80%的三级医院已接入省级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为了方便群众就医,提升就医体验,2022年底,国家卫健委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提出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攻坚行动。毛群安介绍,从今年起,国家卫健委同财政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开展攻坚行动,力争用三年时间,在医疗健康信息全国互通共享上取得标志性进展。

他表示,这次攻坚行动提出了八个方面的目标任务。一是要普及推广电子健康卡。二是要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2025年底,全国所有的二级公立医院要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调阅。三是要推广商业健康保险就医费用一站式结算。2025年底,有条件的省份要实现商业健康保险就医费用即时结算。四是要推动电子健康档案“跨省份查询”。计划2025年底,试点省份要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本人提供实时授权查询服务。五是完善国家及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六是建立统一的卫生健康信息传输网。七是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八是全力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的防护能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热点答疑

医疗信息互通后保险如何理赔?和诊疗同步推进

当前,国家正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患者在结算医疗费用时会更便利吗?毛群安在发布会上回应称,将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就医费用一站式结算,获取用户授权后,智能匹配就医患者与保险信息、理赔申请与诊疗过程同步推进。

他表示,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患者理赔的时间,减少过去比较复杂繁琐的理赔流程,有效改善患者就医结算体验,也无需长时期垫付理赔资金,相对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支撑商保健康发展。

毛群安介绍,国家层面将制定商业健康保险的就医费用一站式结算信息标准规范,建立就医结算项目等编码数据库,建立商业健康保险的就医费用一站式结算跨省互通共享主索引数据服务接口。省级层面建立完善商业健康保险就医费用一站式结算系统,实现与全国统一的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对接。

信息互通如何保护患者隐私?患者授权访问

据了解,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攻坚行动的目标,是解决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不互通、不共享的问题,破除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在这一背景下,患者个人信息保护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如何保护患者个人信息,防止疾病信息或隐私泄露?

毛群安在发布会上表示,通过运用加密二维码技术及患者授权访问等机制,来保护患者隐私,加强医疗健康数据管理“防滥用”。

毛群安称,国家卫健委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符合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场景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依法依规对数据的产生、传输、存储、使用、共享、销毁等实行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提高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和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

此次新闻发布会还邀请已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互通共享的地区代表和医院代表分享保护患者隐私的具体做法。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医生调阅检查结果时系统会给患者发送访问码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周文策在会上介绍,在患者隐私保护方面,由于患者病历信息需要跨医疗机构进行共享和互认,在信息平台共享方案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患者资料访问授权,保护患者知情权。在医生需要调阅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或者其他相关电子病历信息时,系统会自动给患者预留的手机发送授权访问码,或者患者通过动态就诊码扫码授权的访问方式,给医生授权确认,医生完成患者诊疗过程、关闭信息诊疗窗口后,本次授权访问即结束,需要再次查看,需要患者二次授权。

他表示,目前,医院信息系统与国家电子医保凭证、医保人脸识别、电子社保系统的对接已经完成,后续将提供更多的验证方式。在信息互通共享范围边界方面,我们在医院的信息系统中明确标识了能够共享的检查检验项目,完善了统一的患者信息共享边界规范,医生诊疗过程中只能查阅患者在省内其他医院标识为能够共享而且在互认项目有效时间内的历史检查检验结果,同时保证患者信息在授权时间范围内只能查阅,不能复制。通过多项措施,完善患者的隐私保护。

浙江省卫健委:各级卫健部门和医疗机构设立首席网络安全官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林杰在会上介绍浙江省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首先在“人”防上,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都设立了首席网络安全官,建立了一支由首席网络安全官、网络安全管理员、联络员组成的专业化的队伍。同时,常态化地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标准的宣贯,促进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提升。其次,在“物”防上,建设全省健康云、健康数据高铁、健康数据中心和覆盖全网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来推动各类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的建设和管理,实现网络安全风险的实时感知和高效处置,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林杰介绍,在技术上采用了数据加密、人脸识别、双因子认证等技术手段和防护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流转。在应用建设中,坚持“患者知情、授权调阅”的原则。比如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应用中,患者有自主开放和关闭共享调阅的权限,医生在调阅患者医疗数据时,采用医务人员身份认证和患者手机端动态授权码双重认证,“一次就医、一次授权”确保安全。

检查结果互认后医院收入下降如何解决?诊断分组打包支付

国家推动医疗卫生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医院收入下降、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林杰在发布会上表示,浙江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激励政策,针对互认导致的医院收入减少,采取医保区域预算总额和单个医疗机构预算总额均不做调减的办法,来消除医院的顾虑。同时,通过疾病诊断分组等打包支付方式改革,来促进医院和医务人员主动控制不合理的检查检验。

林杰认为,检查检验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是结果互认的重要基础。通过制定统一的互认项目目录、项目编码和质控标准,来提升区域检查检验的同质化水平,解决了不敢认的问题。同时也发挥县域医共体的作用,建成了互联互通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病理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互认,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能力。

林杰介绍,这项工作实施两年来,全省共有436项检查检验项目实现了互认,占到高频检查检验项目的90%以上,基本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基层的医疗机构。目前累计互认数量超过3000万项次,直接节约医疗费用超过了11亿元。

文/郭若梅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加快推进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人民日报 2024-05-24
北京481项检验检查结果可跨院互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4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让百姓看病“省心”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1
患者不动医师动 多地医院探索“一站式服务”模式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23
北京:170家医院将实现检验报告在线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