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江西一对夫妇照顾邻居近30年 将其户口迁到自家户下还供其儿子读研究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3 20:34

74岁的江西人陈吉秀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无法与人正常交流,1994年其丈夫张万澄离世时,他们的儿子还在上初三。张万澄临终时将妻儿托付给邻居崔月女夫妇。近30年来,陈吉秀一日三餐、穿衣洗漱、生病就医、供孩子读书,崔月女夫妇无不尽心尽力,甚至为了方便照顾把他们的户口迁到了自家户下。

11月13日,崔月女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答应的事情就不会反悔,“我活多久就会照顾她多久。”这些年来一家人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有时还要找娘家的弟弟借钱,但崔月女没想过放弃照顾陈吉秀,还供陈吉秀的儿子读了研究生。

为了一句承诺夫妇照顾邻居一日三餐近30年

崔月女和张流明夫妇家住江西赣州宁都县黄石镇大雅坪村,和远亲张万澄、陈吉秀夫妇是一前一后的邻居。按辈分,张流明喊张万澄“叔叔”,叫陈吉秀“婶婶”,崔月女也跟着这么叫,两家关系一直很好。

张万澄在中学当老师,平时带着孩子住学校宿舍,陈吉秀患有精神疾病,平时自己住在家中。张万澄无暇顾及妻子,崔月女夫妇经常上门帮忙照看,也经常帮忙买米面油和蔬菜等生活用品。

1994年4月,张万澄因病逝世。在张万澄病重,崔月女夫妇便每天轮流到医院照顾。临终弥留之际,张万澄将妻子陈吉秀和还在上初三的儿子张元华托付给崔月女夫妇。面对这份嘱托,崔月女夫妇含泪应道“万澄叔,你放心,只要有口吃的,就不会让他们饿着。”

此后,陈吉秀母子的一日三餐均由崔月女夫妇俩照顾,这一照顾就是近30年。如今,陈吉秀已经74岁了,崔月女也67岁了。

11月13日,崔月女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家本来就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加上陈吉秀母子,家里生活比较困难。为了维持生计,丈夫张流明负责种田耕地,作为一名家庭妇女,她除了每天要洗衣、做饭,还养了猪养牛贴补家用,但家里还是入不敷出。

“孩子们都在上学的时候开销比较大,真的没有办法了,我们就去借钱”。崔月女还记得,最困难的时候,她向娘家的弟弟借了七八万元,等家里养的猪和牛长大了就卖了还债。后来为了赚更多的钱,丈夫便外出当泥瓦匠,“当时干一天是16块钱,虽然少,但比种地更有保证,不用再靠天吃饭了”。

为方便照顾将邻居母子户口迁入自家 供邻居的孩子读研究生

为了方便照顾陈吉秀和张元华,崔月女和丈夫商议,把张元华接到自己家来抚养。“元华这孩子怪可怜的,只要我们还有口饭吃,就不会饿着他。”崔月女说,当时张元华和自己的两个儿子睡在一张床上,虽然生活过得比较困难,但她和丈夫一直没想过放弃照顾陈吉秀母子。

十多年前,崔月女就将陈吉秀母子的户口迁到了自家的户口名下,成为了“一家人”。“因为她没办法自己去城里办理相关的业务,比如孩子上学,跟我们在一个户口上更方便。”崔月女说,因为陈吉秀患有精神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正常与人交流,很害怕和陌生人接近,只有她和张元华能简单与其交谈。“平时她就住在自己家,我把饭送过去给她,帮她洗洗床单、被罩,再打扫一下家里的卫生。”

相比起陈吉秀,张元华让崔月女夫妇很是放心,更让崔月女欣慰的是,张元华从小成绩在班里就名列前茅,比自家四个孩子学习成绩更好。崔月女告诉北青报记者,她的四个孩子都是读完了小学就辍学了,也不需要家里供读了,而张元华成绩好,读到了博士。

1994年,张元华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江西宁都师范学校,学费、生活费均由崔月女夫妇提供。1997年毕业后,他便留在学校教书,工作几年后又自学考上了研究生,读研期间,学费和生活费也都是崔月女夫妇提供。“我哥(张流明)当水泥工,一天挣一百多、两百,这个钱来之不易,当时我在读研,他每年就给我一万多的生活费,三年下来光生活费就五万了。后来工作之后,我才还给他了。”硕士毕业后,张元华进入法院工作,后又进修了博士学位。

当事人:答应了就不会反悔 活多久就会照顾多久

张元华坦言,照顾母亲这样的病人是比较费心的,因为她没有自理能力,还经常在半夜跑出去。“我工作后就带母亲到医院检查过,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时好时坏,经常会出现幻觉。最糟糕的时候,我母亲曾独自跑到山上的树林中,我大哥大嫂(张流明、崔月女)找不到人,就找村干部一起帮忙找。”

如今的张元华在温州安了家,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而母亲陈吉秀仍在老家由崔月女夫妇照顾。每个月,张元华会给大哥大嫂一笔生活费。“今年国庆假期,我还和妻子带着孩子一起回家和我哥嫂团聚了。我们家老二今年4月刚出生,还不方便把我母亲接过来,但毕竟是我自己的母亲,不可能让我哥我嫂照顾一辈子,这也不现实,之后我会另外再考虑照顾母亲的事。”

对于崔月女夫妇30年来的照顾,张元华心里满是感激,他说,“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哥嫂对我的养育之恩真的是万里一挑一的”。

儿女们都工作后,也曾提出要把崔月女夫妇接到城里去住,但崔月女夫妇仍坚持留在村里照顾陈吉秀。“我们答应了她老公要照顾下去,不会反悔的,我活多久就会照顾她多久。”崔月女说。

崔月女夫妇对陈吉秀母子的照顾,家里人一贯很支持,村里人看在眼里也交口称赞。前不久,崔月女夫妇陆续获评“赣州好人”“江西好人”。

实习生 苗洢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朱葳
校对/熊伟

相关阅读
老两口不愿搬迁只为等走失儿子回家 一次特别出警为寻亲圆梦
华西都市报 2022-10-29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新华社 2022-09-25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北京日报 2022-04-20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公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4-20
关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北京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公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4-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