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口灯塔潮位差最多3.8米:请勿涉险打卡,“野景点”监管需加强
解放日报 2023-11-13 07:31

近日,上海一“野景点”宝山吴淞口灯塔走红网络。甚至有人不惜翻墙、违规走上堤坝,导致受伤。

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加强管理。这个灯塔并非景点,不对外开放,但游客漫步在上海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的沿江木栈道上,可以远眺这座美丽的白色灯塔。

“人防”+“技防”加强监管

人员车辆可自由通行的尽头是塘后支路,距离江边还有百来米。要跨越这段距离,需要钻进无名小路,翻过几道围墙和带刺的铁丝网,穿过布满垃圾杂草的泥泞荒地,而旁边是不可通行的重要单位管理区和水务设施所在地。

“今年十一前,我们就注意到时常有垂钓者和游客通过这个路径前往江边,为此沿路更新了10张更为醒目的警告标识,提醒‘江边极易溺水,禁止翻墙入内’。”吴淞街道城运中心主任张海涛介绍,距离岸边约50米处有成片围墙,铁门也上了锁,街道此前已对几处较为薄弱的墙体进行了增高加固,如今又增派9名特保队员三班倒,24小时值守巡逻。

特保队员没有执法权,只能尽量劝离,但还是有人铤而走险。为了翻过几米高的围墙,一些人用共享单车、木桩子甚至随手捡来的垃圾垫底增加高度再爬上墙,有人手脚并用靠墙边的路灯柱子翻上围墙,再拿随身携带的强力剪把铁丝网剪破……在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靠近江边的一角也是类似情况,尽管砌了墙,往下跳就是水泥地、没有任何缓冲,有人还是执意“闯关”。

即使来到平台,要下江滩也没有正常台阶可走。翻上胸口齐平的石墙和加高的铁丝网,记者看见一条用几根破木桩子搭成的“简易梯子”,那就是唯一“入口”。江边的风呼呼地吹,金属告示牌几乎都被吹倒。潮水汹涌,通向灯塔的1公里长堤完全没入水中,用来提醒往来船只的照明灯柱也只看得见半截。

特保队员说,平时主要有两类人群往灯塔走,一是垂钓者,二是游客,天气好的时候,天不亮就会有人前去拍日出。游客相对“听劝”,向其陈明利害后愿意离开,有慕名而来者看见涨潮时的场景大失所望,直呼“上当”。垂钓者更难管理,他们自恃单人单杆单线垂钓不违规,认为自己熟悉涨退潮规律,往往满足了“钓瘾”才肯离开。

各部门目前都加强了巡逻监管。吴淞街道采取“人防”+“技防”,计划在岸边平台搭设岗亭,设立常驻管理点,同时安装监控探头,接入城运中心后台。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方面改为一小时一次点位巡逻,与上海市宝山分局滨江派出所加强联动。灯塔所在水域受长江航运公安局上海分局吴淞派出所执法管辖,该所也已使用无人机巡逻,发现有人涉险时会派出巡逻艇用高功率喇叭劝阻。

灯塔“不具备改造开放条件”

有市民提出,何不把“野景点”改造升级成为正规景点,在有序管理下开放?记者为此询问了相关部门,得到的反馈是“不具备改造开放条件”。

宝山区滨江开发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贇表示,吴淞口灯塔本身是用于引导过往船舶安全航行的导航设施,由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航标处管理维护,为限制进入区域。如要改造开放,也面临种种障碍,比如受潮汐影响,吴淞口导堤落潮时露出水面,涨潮时完全被水淹没,大潮汛时最高潮位与最低潮位落差超过3.8米,极易导致人员被困在水中央,甚至直接被潮水卷走的险情。导堤两侧及近岸护堤等区域由大小不一的石块堆砌而成,存在坑洼、湿滑、高低不平等不安全因素,游客游玩时容易崴脚、摔倒甚至滑落入水。

此前有游客擅自前往灯塔游玩,没注意观察涨潮情况,以致无路可回被困塔内。“出现这类情况,相关部门救助难度也特别大。”王贇介绍,该区域水下环境复杂,受导堤、护堤等设施影响,救助船舶难以靠近,且因无正规进出通道,岸上救援力量也难以进入。

近年来,擅闯“野景点”不幸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案例应当为人们敲响警钟。北京信利(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明明表示,根据《民法典》中侵权责任的规定,不属于无过错或过错推定的责任时,均应属于过错责任。即在过错责任认定的条件下,承担损害责任应当和自己的过错相适应,所以在考察责任承担主体时就要考察相关主体是否存在过错,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是否尽到提供安全警示和管理的义务,如果能够完全尽到自身职责和义务则责任自然应减轻或免除。如果是游客自身行为导致的损害,则每个人都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特别是在明知存在危险的情况下,自己涉险,明显属于自身过错原因导致损失发生,应当风险自担。

上海“一江一河”沿岸滨水空间的开放为市民游客亲水游览提供了空间,想要找到更独特的景点、拍出更美照片也是人之常情,但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安全意识。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休闲研究中心主任楼嘉军提出,相关社交平台应充分认识到“野景点”走红带来的安全隐患,加强监管,同时对广大内容发布者也要加以提倡自我约束,切勿一味追求乐趣而酿成悲剧。

吴淞,地处长江、黄浦江和东吴淞江三江交汇处。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交通属性让宝山滨江岸线防汛等级更高,不可触及的“红线”更多。

堵不如疏,宝山区滨江委正结合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更多安全性有保障的市民开放空间。比如正在施工、预计明年春季开放的随塘河沿线景观风貌提升项目。届时,这条全长约2420米,北起小沙背水闸、南至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的河道,将成为具有植被景观和休闲设施的立体化滨水公共开放空间,供人们在水上栈道和亲水平台漫步。

文/吴越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男子游玩摔伤 消防紧急救援 网红“野景点”伏牛山存隐患
扬子晚报 2024-04-16
“此处危险,请勿入内”何以成了网红打卡地?
法治日报 2024-01-27
莫让野景点成为夺命危险地
法治日报 2023-02-14
北京出台帐篷露营地发展意见 “野景点”禁止露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09
北青快评 | 如何避免“野景区”成为“网红打卡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