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互联网和数据便利,上海有了“沪助养老时光汇”:试点三年多“时光伙伴”已过万
解放日报 2023-11-10 07:41

“我会一直做下去,做到我被服务的那一天。”“时光伙伴”蔡丽影目前已经服务老人达353个小时,服务对象是她所居住的居民楼里150多位老人,蔡丽影几乎每天都会上门。

身穿太极服的李伟保,“个人账户”上的时间更长,目前他已服务520多个小时。“我去敬老院看望老妈的时候,院里老人知道我会打太极拳,让我教他们。于是我成了一位‘时光伙伴’。我几乎每天都去,天气好的话在小花园教,雨天就在走廊教。教到什么时候?就教到我被服务的那一天。”

从2019年起试点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是上海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补充,今年6月更名为“沪助养老时光汇”。这个项目的服务提供者被称为“时光伙伴”,他们为老年人提供非专业性的养老服务,其服务时间被储入其在“沪助养老时光汇”中的个人账户,以便将来兑换相同时长的服务。

“时间银行”走过3年多,已在虹口、长宁、徐汇、普陀、杨浦、浦东、静安、崇明8个区试点,共注册“时光伙伴”10420人,完成服务时长(时间币)129176小时,共计服务老年人15851人。“时光伙伴”以低龄老年人为主,50岁—69岁的占比近60%,50岁以下的中青年志愿者占比约11%。

服务者和被服务者都有什么感受?“时光伙伴”讲述了他们各自的故事。

做老宝贝的“开心果”

徐汇区康健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社的李振青来自山西,1997年初来到上海,成了一名上海媳妇。

“我是上海2004年首批月嫂,还干过育婴师、育儿嫂、幼儿园保育员。2016年,我成为一名长护险养老护理员。”李振青骄傲地展示各种证书,她曾在上海挚爱护理站干了四年,是年年评为优秀的金牌护理员。

2021年,李振青加入互助养老,成了养老时光汇的一位“时光伙伴”,“我学了很多专业知识,老人说我像‘百事通’一样,但是大家更愿意叫我‘开心果’”。

要做老宝贝的“开心果”,这也是李振青的服务秘诀。康健社区王阿姨年过七旬,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需要定期进行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照料,可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李振青选择帮助王阿姨,每天对王阿姨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记录,对其既往病史、药物使用情况等熟稔在心。她为老人度身定制了一份详细的护理计划,包括药物管理、饮食调整、运动锻炼、按摩理疗等,同时还帮王阿姨洗漱、穿衣、进食、如厕、清洁,王阿姨赞不绝口。

细心的李振青感到王阿姨还是不开心。“王阿姨不太说话,情绪低落,没有一丝笑容。跟她谈心后我才知道,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她感到孤独、焦虑。”为了让王阿姨开心,李振青做起“开心果”,她扮演一位没牙齿的老太太,驼着背,笨拙地用脚后跟走路。“看到我这副模样,王阿姨笑了。其实这样走路对老人是有益的,我就拉着她一起做。”

渐渐地,王阿姨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一天比一天开心。李振青还把这些养老服务经验写进了歌里,她借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韵律自编了一曲《沪助养老之歌》——“一定要微笑服务,尊重老人,不要急躁;一定要细致入微,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记录见证身边的传奇

“我们第一位采访对象是来自长海路街道的陈粉珍奶奶,她的故事很打动我们。”杨浦区老年志愿者协会工作人员朱佳莹指着一张照片上的老人说。

2021年,杨浦以“沪助养老时光汇”平台为载体,招募年轻人,聆听、记录在杨浦区居住的老党员、革命者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并制作成视频进行分享。

这个叫作“见证身边的传奇”的活动一经推出,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近200名大学生和来自杨浦12个街道的30位低龄老年志愿者骨干报名,他们与辖区内的老党员、老前辈结对,成为“传奇见证官”。

朱佳莹就是一名“传奇见证官”。

她采访的陈粉珍奶奶出生在上海,后来插队落户到珲春。种地、打水、喂猪、文艺表演……没有陈奶奶接不住的活儿。地方虽然艰苦,但她每天对着大山、对着河流、对着田野唱歌,快乐就回来了。后来陈奶奶到了内蒙古,成为一名教师。调回上海前,她是一名小学校长。临行前,陈奶奶想着要为孩子们留下点什么,“那就种树吧,把学校光秃秃的地给填上。前人栽树,后人好乘凉”。

回归社区,陈奶奶成了居委会的一员,也是一名社区志愿者。直到73岁,她仍活跃在基层一线。记得有一年开特奥会,社区将接待的任务交到陈奶奶手里。她带领社区居民一起制作荷花灯,将心意满满的礼物送到来访运动员手中。

“陈粉珍奶奶平凡又闪耀的传奇故事,不仅照亮了自己,也温暖着身边的人,激励了年轻的见证官们。”朱佳莹感叹道。随着活动深入,见证官和低龄老年志愿者骨干结对出行,帮助长者完成生命价值的再挖掘与新传承。他们遇见了一位又一位长者,他们的平均年龄70岁以上,有文艺工作者,有忠于教育事业的老校长,有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军人,有积极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奋斗者……

“老前辈身上的那种韧劲和勇气,是当下年轻人所需要的。”朱佳莹说,在见证官中,有人面临是否留在上海的选择,有人面临考研求职的压力,有人面临毕业设计的困扰,而听了那么多老人的传奇故事后,大家获得了力量和勇气。

后来,访谈成果在“沪助养老时光汇”平台上线,获得近6万的点赞关注。

自闭老人走出了家门

“大家还记得‘老底子’戴的半截头手套吗?天冷,戴了半截头手套还可以做事情。”长宁区周家桥街道老年协会会长高伟文展示了一副漂亮的手套,“这可是我们‘时光伙伴’服务对象亲手编织的。”

说起这位被服务老人,高伟文还记得她初来时的忧郁。

在“沪助养老时光汇”项目启动之初,中山公寓居民区举行“和韵爱心编织睦邻点”活动,一位家庭发生变故的阿姨,脸色暗淡、精神恍惚地走进活动室。大家搀扶着她围桌坐下,她定了定神后表示,“我也要参加爱心编织”。她很快成为养老时光汇的一位被服务对象,在5位服务者的关心关爱下,这位阿姨积极参与辖区内各类活动,慢慢走出了阴霾。

几个月后她交出了自己的成果,也就是高伟文展示的手套。“这副手套,阿姨没有留下来,而是把它送给了居民区的空巢老人。”

高伟文发现,社区里还有不少这样自闭在家的孤独老人。在周桥周二居民区,冯秋萍等6名“沪助养老时光汇”的服务者,共同关心着一位90余岁的包外婆。包外婆的老伴过世已有数年,独自生活的她不愿出门,不喜欢跟人接触。冯秋萍得知后,即刻走进老人的家,邀请她参加包馄饨活动,把包外婆纳入“时光汇”被服务者。“包外婆先是看着我们包馄饨;看着看着,包外婆不由自主地动起手,她边包边说,看看我没有忘记,我也会包!从这以后,只要‘时光汇’有活动,包外婆都会在服务者的陪伴下参与。”

渐渐地,包外婆的状态一天天好起来,时光伙伴们每天轮流去包外婆家,与老人聊天、代买日用品、陪老人看病买药,如今她不再独自闷在家,天气好的时候,她会一个人在楼道里走走。

驿站乐队的喜与忧

葛长生是虹口区江湾镇第一市民驿站乐队队长,施百守是副队长,他们也是“沪助养老时光汇”的“时光伙伴”。

“乐队成立快4年了,成员都是热爱音乐的退休人员,平均年龄70多岁。”说起乐队,葛长生满满的骄傲。

其实,乐队成立之初遇到了很大困难。“一开始我们在马路上吹,每天晚上7点到9点,雷打不动。但是有人爱听,有人不爱听,喇叭一响,就有人打投诉电话,有时一天我们会有100个投诉电话。”葛长生说,有时,110警察一个晚上要来四五趟,队员感到很委屈,“我们是老人,我们也要丰富我们的生活”。

了解到乐队的情况后,江湾镇市民驿站站长把“散兵”们集中起来,组成了一支“正规军”——市民驿站乐队。施百守说,街道推广“沪助养老时光汇”,驿站站长就让我们参加这个项目,乐队成员很快成了“时光伙伴”,为更多老人服务。

让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演出,是在凉城路上的敬老院。“我们表演了很多曲目,乐队演出完毕后,老人们纷纷站起身来鼓掌,有的老人拉住我的手问能不能临时再演奏几首。老人们的热情让我们盛情难却,临时加了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如今,江湾镇第一市民驿站已成为一块文化热土。“看到老人的笑容就是乐队最大的收获。”葛长生感叹。

银行成了网红打卡点

“我们的网点坐落于云台路179号,周边老旧小区多,居民老龄化程度高,网点到店客户的平均年龄超过了60岁。老年人最需要什么?如何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这些都是我们网点最关心的问题。”武双是中国银行上海市周家渡支行的一名员工,也是一名助老“时光伙伴”。

2021年,中行周家渡支行对网点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增添爱心座椅、拐杖、放大镜、语音震动叫号设备等,并完成了无障碍环境建设。2022年,中行周家渡支行创新银行的服务模式,加入了“沪助养老时光汇”项目,网点的16名员工全部注册成为了“时光伙伴”。

“我们每个人根据自己对互助养老的理解,画了一幅画,把它挂在网点墙上,表达我们对‘时光汇’项目的期待,也希望路过的人可以关注到‘互助养老’理念。”武双说。

武双和她的时光小伙伴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王阿姨的。“开始我们只知道她住在网点附近,71岁,孩子在海外生活,平日里经常需要办理海外电汇业务。”武双说,去年起,一名中医加入支行“时光伙伴”队伍。武双多次跟王阿姨提起这项健康咨询服务,但是王阿姨似乎没怎么放在心上。有一天王阿姨主动打来电话,说自己肚子痛,想找中医问问。那位中医“时光伙伴”了解王阿姨的身体情况后,建议她尽快前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一个月后,武双再次见到了王阿姨。王阿姨感激地说:“我平时独自一人,还要照顾90多岁高龄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婆婆,身体不舒服也常常忍着,多亏了你们建议我早做检查,前些日子我做了胆囊炎微创手术,现在恢复很好。”

自此,王阿姨经常在“时光汇”上使用小程序发布需求,找武双等“时光伙伴”聊天谈心。有时候,她还推着轮椅带婆婆来网点坐一坐,让“时光伙伴”教她和婆婆玩健脑小游戏,保持脑健康。

“我们周围,像王阿姨一样的老年人还有很多,或需要陪伴,或需要上门服务,我们都会主动提供帮助。同时我们也收集大家的需求、愿望,举办金融教育课堂、开展手工剪纸、永生花插花等公益活动,在周边居民的心中,来中国银行参加活动变成了赶时髦的新风尚。”武双说,“时光伙伴”会把这些收集起来,在网点专门为“沪助养老时光汇”项目开辟了一块记录展示空间。

“最让我们感到开心的是,很多被我们帮助过的老人的儿女也加入到了‘时光伙伴’中来,成为了互助养老服务的提供者,用自己的力量回馈曾得到的帮助。如今,中行周家渡支行逐渐成了爷爷奶奶的网红打卡点。”

文/王海燕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全国政协委员余蔚平:加大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政策激励
澎湃新闻 2024-05-21
高校志愿者与社区高龄老人“聊时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9
乐成集团携手北京电视台推出“一老一小”时光音乐会 代际融合共创美好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5
“京彩时光”养老志愿服务落地北京经开区
北京亦庄官方发布 2023-12-23
北京东城区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老年人生活支持网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