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3)
中国人民银行 2023-11-09 19:31

内容摘要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作为、靠前发力,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导向作用,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成果,兼顾内外均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22年,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动下,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0%,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2.5%、4.0%、3.2%和1.3%。东部地区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兴重点领域投资力度加大,消费提质升级,新型外贸取得突破,有力支撑经济大盘稳定;金融业总体运行平稳,改革创新取得积极进展,服务质效不断提升。中部地区加速经济崛起。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全面回升,消费市场稳步恢复,外贸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经济增长趋势向好;金融服务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支持有力。西部地区大开发成效显著。新技术新能源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绿色低碳发展质效提升,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金融改革稳步推进,绿色金融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高。东北地区加快全面振兴。农业发展稳中有进,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巩固,工业经济稳步回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民生支出保障有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提升。

2022年,区域经济金融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增强,空间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中部、西部地区增长潜力持续释放,经济增速总体高于东部地区。核心区域带动作用增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2.0%、3.0%、2.5%;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化,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取得新进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二是内需规模扩大,外需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6%、8.9%、4.7%和1.2%;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西部地区同比增长21.5%;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4%,东北地区同比增长20.2%;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9%。新型消费保持较好发展态势,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93.4%,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超四分之一。进出口稳中提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7.4%、14.3%、10.2%和9.3%;利用外资稳中有进,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8.3%。物价保持平稳运行,按算术平均计算,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分别上涨2.0%、1.9%、1.9%和2.0%。三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东北地区第一产业占所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3.6%,西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快,为2.8%。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0.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4%、5.6%。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0.4%。四是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278万人。五是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多增6689亿元,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4%,有力支持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0%,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0%,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过30%,普惠小微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和“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过20%。六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成果。2022年12月,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分别下降0.56个、0.61个、0.54个和0.76个百分点。七是金融风险整体收敛,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稳健。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处置风险,重点集团、大型企业风险处置稳妥推进,支持风险较大地区中小银行风险处置取得积极进展。中部、西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末分别下降0.21个、0.13个百分点。八是金融对外开放稳步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取得新进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互换通)启动建设,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扩大,多地开展第二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各地区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取得新进展,跨境人民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

当前国际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仍处高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发达国家央行政策紧缩效应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但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区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支持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继续发挥好已投放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作用,增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关注物价走势边际变化,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带动作用,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综合施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政策利率引导作用,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构建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继续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兼顾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查看报告全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编辑/赵红信

相关阅读
央行:持续加大金融支持稳定外贸发展力度
第一财经 2024-11-23
重磅数据!央行发布
上海证券报 2024-11-11
三十一省份经济“半年报”发布 地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经济日报 2024-08-05
央行发布!重要数据出炉,权威专家解读
证券时报 2024-07-12
通信行业整体运行平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5-28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中信银行发布2023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7
央行: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
中房网 2023-11-28
货币政策还有空间!央行回应热点:汇率、房地产、金融监管
券商中国 2023-10-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