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政策红利明显,民生工程须持续
北青评论
2023-11-06
+ 关注

稳就业,暖民心,增消费,利民生,这是今年最基本的民生逻辑,也是国人最真切的生活体验。

1月6日,媒体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今年各级政府各类资金直接支持就业创业已超过2000亿元。这些钱,看似宏大、抽象,但是很多人还是感受到了润物无声的温暖。

从稳就业政策调整优化,从政策制定到各级政府细化落实,到企业执行层面,凡是涉及到的人均能体会到稳就业带来的实际利好。政策的民生要义,原本就应体现在精准投放和解决问题上。稳就业成为抚平疫情伤痕的关键,毕竟疫情对宏观经济、中观市场和微观民生带来了严重伤害,因此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来系统性的稳经济措施。

稳就业政策在这些利好政策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枢纽作用。一方面,通过政策支持尤其是资金支援,不仅可以减轻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负担,亦可化解市场主体的资金难题。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并活下来和好起来,才能保证足够的就业率,化解求职者的“求职焦虑”,保住职工的饭碗。另一方面,稳就业除了稳住市场主体,也可通过创业补贴帮助更多人自主创业。

保住就业,有了饭碗,才能稳住消费;有收入,才有钱,有钱才能消费。这是最简单的民生经济学。更重要的是,稳住就业,市场有活力,消费有动力,才能形成从市场到民生再到宏观经济的良性大循环。

2023年到了年末岁尾,宏观经济运行到了冲刺时刻。据国际金融论坛(IFF)最新发布的《IFF2023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预计中国经济2023年将增长5.2%,全球经济增长约3.1%;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1.5%,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4.1%。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机构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虽然有波动,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计都在5%左右,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发达国家、新兴市场)经济增长。

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也是中国政府的预期目标。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不仅在全球表现优异,而且也符合预期,更凸显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稳经济达预期,房地产出清风险实现“软着陆”,凸显一揽子政策举措发挥实效。稳就业的一揽子红利政策,如稳就业政策调整优化、稳岗返还政策持续实施、吸纳就业补贴延续拓展、一次性扩岗补助及时重启效果明显。

数据显示,1至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9月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是分水岭,无论是宏观经济指标,还是民生数据,和2019年同期相比,是非常客观的。好于2019年同期,意味着修复了疫情疤痕;弱于2019年同期,则说明相关指标还未从疫情中恢复。

如果说上述数据,还不能让人们体味到稳就业政策带来的实际利好,其实可以通过国人的消费活动来看稳就业的成效。如前所述,消费已经成为提振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也是考量居民收入水平的主要指标。对工薪阶层而言,稳就业才有稳定收入,才能释放可持续的消费动能。

按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达6.8%,较上年同期大幅提高6.1个百分点。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较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城镇消费较上月加快1个百分点,消费增长动力改善态势进一步显现。

假日经济和暑期经济持续火热,特别是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超级黄金周”,凸显内需动能恢复明显——居民消费支出加快,餐饮、住宿等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稳定增长,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实现了市场和民生预期的增长。这些,和稳就业政策红利释放有着密切关系。

稳就业是永恒的经济民生课题,无论是政策设计还是执行层面,都要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不能有丝毫轻忽。

文/宇文(财经学者)

图源/视觉中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