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地区中生代珍稀化石”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展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2 12:15

100年前,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将发现于热河省凌源县附近的含狼鳍鱼等化石的地层命名为“热河系”。100年来,在这座世界级化石宝库,发现了大量具有重要科研意义的化石物种…… 

今天(2023年11月2日)上午,“远古热河——中生代重要化石发现特展”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系首次集中展出大批来自热河地区中生代的珍稀化石,展期为11月2日至12月3日。

热河省,为民国时期设立的省级行政区,包括今天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和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该地区发育着世界上最为理想的中生代陆相地层,是一座世界级的化石宝库,其中分布着中生代著名的生物群,如中晚侏罗世“燕辽生物群”和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1923年,自葛利普在辽西凌源首次发现并提出“热河系”概念以来,历经众多地质古生物学者艰苦卓绝的工作,对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的研究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研究鸟类起源和飞行起源、真兽起源、被子植物起源等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化石佐证。

“远古热河——中生代重要化石发现特展”由国家自然博物馆、凌源市人民政府主办,共展出131件珍稀化石,几乎囊括了中生代向新生代过渡的所有生物门类,展览由“走进热河地区化石宝库”“热河地区古生物的珍宝”“飞龙在天的证据”三个单元组成,结合多媒体互动展项,全方位、多角度带领观众走进远古热河地区,演绎发生在那里中生代的生命故事,寻找并破译“飞龙在天”的证据。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系首次集中展出大批来自热河地区中生代的珍稀化石,如世界上最早“有胎盘哺乳动物”侏罗兽等化石“明星”都将亮相。

展览期间,国家自然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将在展厅中提供“标本零距离”讲解服务,通过互动答疑的交流方式,向观众科普有关热河地区中生代不同类型生物的起源和演化。

名词解释

热河生物群,是生活在大约1.35-1.2亿年前中生代白垩纪早期的一个古老生物群,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蒙古、西伯利亚、朝鲜半岛、日本等东北亚地区。中国以热河地区为代表和主要产地,这里埋藏的热河生物群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保存良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级化石宝库。

燕辽生物群,是生活在大约1.66-1.59亿年前中晚侏罗世的生物群,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中亚、西亚等地区。燕辽生物群也是热河地区代表性动物群之一,不仅与热河生物群产自不同的时代,代表性化石分子也有不同面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赫氏近鸟龙”等40余件国家重点保护化石在沈阳展出
中国新闻网 2024-05-18
这项“梦幻”化石研究关联人类听力 1.2亿年前中耳结构演化获揭秘
中国新闻网 2023-11-23
观展 |“热河地区中生代珍稀化石”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展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2
视点 | 50件“鱼龙化石标本”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展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9
50件“鱼龙化石标本”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展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