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打下扎实根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2 07:18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扩大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从提升专利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着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优化市场服务,培育良好生态,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才能切实将专利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才有扎实的根基。

10月31日,国务院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有效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进行第四次专题学习。国务院总理李强指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扩大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李强强调,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用市场化办法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大力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加快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完善,高价值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幅增加,商业秘密保护不断加强,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的利用水平稳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果、运用效益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大幅提高,涌现出一批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市场主体,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

就在国务院专题学习前不久,一份名为《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文件由国办印发。《方案》提出,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全国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00亿元。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专利的企业成长壮大,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速形成,备案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超万亿元。从《方案》到专题学习,说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必须不断加强专利转化、推动专利产业化。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扩大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意义。聚焦推动专利产业化,才能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才能有效利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有效利用专利的权益纽带和信息链接功能,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机聚合。只有从提升专利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着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优化市场服务,培育良好生态,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才能切实将专利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才有扎实的根基。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既要看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是否完备,也要看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在审查授权、司法保护等各个环节的机制是否健全;既要看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的高低,也要看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的强弱。截至2022年底,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4件,较“十三五”末提高3.1件,高价值专利储备不断加强。与此同时,2022年,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为4868.8亿元,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3872.5亿元,均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助企纾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扭住知识产权转化这个“牛鼻子”,通过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创新发展将增添新动能。坚持用市场化办法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服务链条,高质量发展也将拓展新空间。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激发创新
经济日报 2024-05-25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将发布实施
法治日报 2024-04-25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5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同比增长15.3%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4
知识产权业务就近办 北京城市副中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再上新台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