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纪元”开出最美的花 非英语国家科幻作家相聚成都,碰撞思想
成都商报 2023-10-22 22:34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正在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幻作家,通过思想实验和头脑风暴,探讨一系列全球性共同话题。

正如本次大会“共生纪元”的主题。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大会上曾表示,科幻小说描述我们共同的梦想,也展现我们要共同面对的危机。科幻是最能引起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共鸣,是沟通世界的桥梁。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就是对这一点的现实体现,“我希望大会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科幻迷、作家、科幻从业者们,能够到成都一起展望未来,探索星空,一起探索在面临巨变的时代,如何让科幻文化这一个由科技和想象力构筑的壮丽神奇的文化能够继续延续下去,并结出更美的花朵。”

分享不同科幻创作想法 第三次科幻中心面临转移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对科幻有什么样的理解?正在成都举行的世界科幻大会,希望给出答案。

本次科幻大会以“共生纪元”为主题,寓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以科幻之名欢聚成都。除了欧美地区的知名科幻作家,日本、韩国、伊朗、俄罗斯、阿根廷、阿尔及利亚等多个国家的作家、编辑也参加了大会。如伊朗首位专业从事推理小说写作的作家佐哈·卡齐米,阿根廷著名科幻作家劳拉·庞塞……

此外,主办方还举办了多场相关主题沙龙,如《韩国科幻提供的一种可能性》、《科幻的本土化——非英语国家科幻的发展路径》等,通过探讨、交流,分享不同国家当下的科幻创作想法、前景。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科幻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科幻研究中心首批特聘专家姜振宇告诉记者,最近一两年他曾反复提到,或许我们正在目睹世界科幻中心的转移。这种转移已经发生过一次,19世纪工业革命后,科幻创作最初兴起的中心在英国在欧洲,20世纪转移到美国。

如今又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现在有没有可能形成第三次科幻中心的转移?“我认为可能有几个转移的方向,日本韩国中国都有可能。对于中国而言,如今我们有没有可能为科幻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非西方的想象力?”姜振宇说,在英语国家之外,全世界其他语种国家的未来叙事各有特色,不同文化不同作家心目中的未来各有不同。我们成功举办了这届世界科幻大会,同时也获得了与它平视的心态,雨果奖也不再遥远陌生、高高在上的奖项,随着更多年轻科幻作家的作品走向世界,中国的未来叙事也将吸引更多来自世界的关注。

科幻探讨人类命运 科幻大会搭建沟通桥梁

记者注意到,此次前来参会的非英语地区作家,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全球的影响力。

如本届雨果奖“最佳短中篇”的入围名单中,来自尼日利亚的沃勒·塔拉比是唯一一位非洲作家。可以说,正是塔拉比这样的作家涌现,让非洲科幻文学正在被世界看见。

看到更多非英语地区的作家参加本届科幻大会,塔拉比开心地说,这是一件好事。过去科幻的奖项基本都集中在欧美作家,但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很多优秀的科幻作家和作品,却很难成为焦点。在他看来,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视野,这就像一座桥梁,让大家连接起来,也像互联网,不管身在何地,不管何时,都能接触到世界其他地方人们的所思所想。

伊朗女作家佐哈·卡齐米告诉记者,自己在伊朗已经出版了16部科幻作品,她既用波斯语写作,也用英文写作,为的就是让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现在伊朗已经有不少的科幻迷,我的科幻作品也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希望我们伊朗有更多的领军人物,促进我们的科幻更上一层楼。”

交流带来进步 成都文化激发灵感

这次的成都之行,也是一次获取科幻灵感的机会。

记者就注意到,不管是塔拉比还是佐哈·卡齐米,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拍下了像宇宙飞船一样的科幻馆、巨大的笨笨以及在科幻馆内随处可以见到的“科梦”,成都的科幻范儿和历史悠久、神秘的古蜀文化,让众多嘉宾好奇。

从金沙太阳神鸟到都江堰水利工程;从蚕丛鱼凫神话到三星堆青铜面具……古老的神话与传说,一向是科幻创作的重要素材,连接着过去,向未来延展。而成都,从来不缺少这一份与生俱来的神秘感。

可以预见的是,这一次的世界科幻大会,众多作家们除了交流沟通学习,相信也能在成都找到更多灵感,或许不久之后,古蜀文明和现代科幻文化将被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们写入作品,上演穿越数千年的相遇。

文/邱峻峰

摄影/王勤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中国作协2024年拟发展会员1339人 获得“2023雨果奖”的科幻作家海漄上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1
科幻产业折射中国科技硬实力
经济日报 2024-05-05
走进中国科幻的“前世今生” 名家齐聚共话科幻记忆
封面新闻 2023-10-30
银行里的科幻作家海漄
解放日报 2023-10-26
2023雨果奖在成都揭晓:中国科幻人拿下多项雨果奖,历届之最
成都商报 2023-10-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