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专家把脉北京青年相声节 为行业痛点开“药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4 20:02

女性真的不适合说相声么?知识型相声怎样避免老学究风气?如何警惕相声“唯包袱主义”?碎片化网络热点抓得好故事情节却展不开怎么办?……日前,“用相声讲好中国故事”——新时代传统曲艺的创新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市文联艺术工坊举办,与会专家探讨新时代相声艺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风向,并结合第十四届北京青年相声节呈现出来的一些创作表演方面的新现象及行业痛点提出真知灼见,以此引导和推动北京相声艺术健康发展。

李伟建:女性话题与视角是破解相声男性化的近路

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李伟建当天因事未能到场,他在书面发言中总结了本届相声节值得注意的几个特点。首先是女性角度,一对女大学生相声演员表演的《女神养成记》,将女大学生生活写得淋漓尽致。“正像捧哏角色所说,‘大学生要沉下心来,丰富自己的精神,提升自己的气质,提高自己的成绩,树立自己的价值’……这几句话就把前面逗哏角色的小毛病衬托得更加鲜明和真实。”李伟建说道。

在他看来,过去很多人认为相声这门艺术不适合女性表演,这里边主要的原因在于解放前相声节目的内容毫无遮拦,所以经常谢绝女性观赏。话题、语境、表演方式以及表述内容都是男性的视角和口吻,因此女性表演相声总觉得水土不服。

“其实女性话题永远是一个时代最为时尚的主题,只有充分认识到女性话题给相声创作带来的时代节奏和时尚色彩,才可以扭转女性不适合说相声的谬论。”李伟建坦言道,女性话题、女性语境、女性视角是破解相声男性化的近路,我们应该鼓励更多这样的作品出现,这也是让女性相声演员更自信、更适合、更光彩站在舞台上的最好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个参赛节目《演员的自我修养》让观众们看到了青年相声演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相声技巧的新价值,演员的诗词集汇也让大家看到了技巧内涵的新空间。李伟建指出,“诗词歌赋作为念功也许缺少原创性,但是以这种方式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完全符合文艺发展的标准。”

姜昆:相声创作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谈创新

研讨会上,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开门见山指出当下相声创作领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他看了马季相声班比赛大家认为最好的一个节目后,发现演员还不会写相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引导青年相声创演者不断提升专业技艺。

姜昆还举例称,他认识喜马拉雅音频平台的两个相声创作团队,很多小剧场网上的相声都是他们写的。他把自己琢磨的一个很好的创作构思讲给了这两个创作团队,发现他们写完以后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内容层次很低,基本上都是将小剧场和网络上的这些笑话颠来倒去,互相挖苦,我看了以后就知道他们没有学过传统相声。”

对此,姜昆认为相声创作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再谈创新,要从传统相声中汲取营养,从相声名家的经典作品中学习借鉴。“不管相声的题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时代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一点是不能变的,就是相声永远要有正面的、昂扬向上的、跟这个社会相符合的,或者是能够引导这个社会前行的东西,要有正能量。”

王笑非:避免学究风气,让知识性包袱自然“落地”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笑非留意到,本届青年相声节登台的演员大多数有本科学历,甚至有部分达到了研究生水平,可以说从知识储量到思维视野都蕴含着文化品位,涌现了一些精致巧妙的语言、包袱和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一等奖节目《演员的自我修养》里,逗哏演员为了说有文化的相声,在舞台上一口气背诵六七段古文诗词,着重展现自我的文化水平。“这样进行一种强制倾倒式的展示,会否导致这些诗文内容比较生硬?乃至于呈现一种学究气的风格?”王笑非称,他之前在《中国诗词大会》综艺节目做了5年的出题专家,对于这一类知识密集度及观众接受度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既要说得很专业,又能让观众很好地去接受,这是知识性内容在文化普及实践当中始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对此,演员要继续提升文化素养,同时避免学究风气,让知识性的包袱内容更加自然地“落地”。

王笑非还发现,本届相声节里,像人工智能、网络直播、高铁占座、送外卖、见家长这样一些反映当下社会生活热点现象的作品主题都抓得很好,但是人物故事情节一旦展开,马上就脱离现实生活了。无独有偶,中华曲艺学会秘书长陈维平也发现了这种情况,当下人们已经习惯于碎片化的生活,完整的相声也被碎片化、段子化,无主题、无人物,只是单纯的逗乐。

在王笑非看来,相声内容固然是可以荒诞的,但这些荒诞一定要以真实为依托,观众所乐见的是典型人物、典型性格,不是刻板人物、刻板性格。相声的创演应当是包袱为了情节而服务,而不是为了情节、为了包袱而编造。为此相声演员要避免悬浮和狗血,就得脚踏实地关注当代生活,依据现实生活搞创作。

相声作家廉春明也指出,相声创作要从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写起,抓住当下人的生活状态,作品才能接地气。“相声是说唱文学,也是文学,文学就是人学,你不写人物,不抓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作品就是不成功的。”同时,他认为,创作需要团队的精神,好的相声往往是团队作战,建议北京曲协每年召开创作会议,大家交流创作思想,共同努力推出几个特别响亮的作品。

崔琦:遵守相声规律,警惕“唯包袱主义”

研讨会上,北京曲协名誉副主席、曲艺杂家崔琦强调,“相声是非常娇嫩的”,“不是什么题材都能说相声,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写相声改相声”,“守正创新,青年演员必须要先守正,必须先精通这门艺术,遵守相声规律”。具体来讲,作为一门语言艺术,相声语言一定要简练,多一字、少一字都不行。

同时,要警惕“唯包袱主义”,包袱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要化用为自己的东西,正如侯宝林先生所言,“恰到好处,留有余地,宁可不够,不可过头”。崔琦进一步指出,相声创作要有精品意识,需要大胆摒弃一些俗的东西,维护相声艺术的本真。他谈到,在共同创作《学习简化字》《技术比赛》两段相声时,侯宝林就删掉了其中一些比较俗的包袱,同时又没有影响整个作品的演出效果,显示出相声大家对于作品品质的追求。

中国铁路文工团说唱团团长刘颖认为,现在相声行业里有两支队伍,一支是明白相声、钟爱相声、追求相声的一部分人,另一部分人是带有相声状态的表演形式,只有相声状态,缺乏相声内涵。他强调,相声是有创作规律的,说学逗唱都有规矩,真正的相声演员是有功力、有艺术涵养和自我追求的。“三分舞台表现,七分台下支撑”,演员要去了解相声的创作历史和发展历史,扎实打好基本功,而不是在台上炫技。“要理解相声传承下来的许多文化,需要去看书、去独立思考、需要沉淀”。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所长蒋慧明指出,当前要加强相声创作和评论的深入互动,推动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本次研讨会回顾、总结历届北京青年相声节的成果和经验,就是要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积极作用,推动北京青年相声节这个品牌活动不断充实内容、完善提升。她建议,今后可围绕新时代传统曲艺的创新发展这个中心议题,每年设立相关的主题组织研讨,并邀请更多的创作者加入其中,以更好地团结和联动文艺评论人才,有效地促进文艺评论与创演实践的互动互鉴,同时推动研讨会成为具有可持续性和影响力的曲艺评论品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故宫以东”过大年 第九届钟鼓楼相声会 爆笑迎新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3
全总文工团举行相声研讨会 探讨相声创作内容形式创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2
相声,给青年人一个爱你的新理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04
第十四届北京青年相声节系列活动举办 首评创作鼓励奖和网络最佳人气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4
当相声遇上七夕节 李金斗石富宽等笑星慰问京城环卫工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