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产床抓痕”引强烈共鸣 普及无痛分娩该加速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3 07:35

你见过医院的产床吗?近日,一名江苏产妇随手拍下产床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引起广大网友关注和讨论。视频中,产床扶手上面全是产妇的抓痕,视频时长仅有10秒,下方却有近20万女性网友留言,诉说着女人生产的不易。

上述视频中,产妇的抓痕既多又深,可以看出产妇当时是多么痛苦,若不是疼痛难忍,不会留下如此印痕。此事引起这么多女性的共鸣,说明生育疼痛已不是少数女性面临的一道难关,而是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普遍难题。好在从医学的角度看,已有足够成熟的技术来化解这道难题,无痛分娩不仅可以显著减轻生育疼痛,并且还很安全。

正因如此,在西方发达国家,无痛分娩普及率高达80%-90%,但我国在2018年以前,无痛分娩普及率持续多年都没有达到10%。2018年1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以进一步规范分娩镇痛相关诊疗行为,提升产妇分娩镇痛水平,提高围产期医疗服务质量。经过5年试点,我国女性分娩镇痛率持续提高,2022年达到53.2%,成效相当可观,但与期望相比仍有不小的距离。尤其是,普及率达到一定的程度,再提升就面临更大的难度,进一步提升分娩镇痛率,需要突破一些瓶颈难题。

比如在思想观念方面,长期流行的“打麻醉药分娩影响孩子智力”等误解,应当尽快澄清并消除。现实中,产妇要求使用分娩镇痛术但家属担心婴儿受到影响而反对,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其实,分娩镇痛使用的麻醉用药量相当于剖宫产的十分之一,并且分娩镇痛药物不入血,不会透过胎盘带到孩子身上,因此分娩镇痛比自然分娩、剖宫产更加安全。为进一步提高分娩镇痛的普及率,需要民众纠正这些错误观念,要相信科学而非道听途说。

在人才方面,麻醉人才紧缺的难题也要尽快克服。我国的麻醉医生总量不足,要培养更多的麻醉医生,才能在更多医院开展这项服务。在麻醉医生一时难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麻醉专科护士的作用也不容低估。两者都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就会形成一个层次感分明的人才梯队。此外,长期以来麻醉医生比较辛苦,在医生群体中不是很受关注,在某些情境下,麻醉医生甚至觉得自己从事的是一个“被遗忘”的职业。亟须通过适度提升麻醉医生待遇和社会认可度等方式,鼓励更多医生从事这项工作。

在经济方面,要谨防无痛分娩加重生育负担。住院分娩要承担不少费用,而分娩镇痛费用这个“额外开支”,对于普通家庭是个不小的数目,一些家庭出于能省则省的考虑,缺乏选择分娩阵痛的主动性。这些都导致分娩镇痛难以普及。为此,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不少提案议案建议尽快将无痛分娩单独纳入医保。如果这些建议能够尽快研究采纳,无痛分娩普及率有望明显提升。

女性生产疼痛不仅既难忍受,而且还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导致产妇休克、电解质失衡,以及产妇和胎儿缺氧等,从而增加分娩风险。无痛分娩不仅过程会变得舒适顺利,而且母婴也更平安。江苏产妇“产床抓痕”引发广泛关注,再次彰显大幅提升无痛分娩普及率的必要性、迫切性。在人口出生率出现大幅下滑的当前,普及无痛分娩、将相关费用纳入医保,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文/时本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