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为何小费是消费者的本分 服务好却成“情分”?(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2 14:00

编者按:近日,“美国小费文化正在失控”这一词条迅速登上热搜,在该词条下的视频中,不少博主纷纷吐槽美国的小费价格上涨,由15%至20%涨到了25%,这意味着消费者可能要支付四分之一餐饮费用的服务费。许多美国人开始抱怨服务与小费不对等,开始不愿意再付给服务人员小费了。

为什么外国人会对小费问题如此执著,这些国家给小费的习惯又是如何来的?目前不同国家“给小费”这一规则的社会现状又如何,是否也像美国一样遭到“吐槽”呢?本期不同作者介绍小费文化。

知识链接

这几年身在北美,我时不时会产生一种“吃不起餐馆,点不起外卖”的挫败感。前几天看到好多美国小年轻在tiktok上吐槽“美国小费文化正在失控”,我才顿悟:原来天下苦小费久矣!

小费在美国劳工法上能找到依据但并非法律强制规定

在近年的通胀之下,北美越来越多的店家把最低小费“建议”成了18%至30%,等于你100块钱东西至少得多付25块钱。

其实一开始,美国人抵制过小费,甚至一些州将小费定性为商业贿赂,严令禁止。1938年,小费在《公平劳工标准法》中被正式确立,大概意思是,服务员的工资标准比一般员工要低,因为部分工资来自于小费,规定雇主只需确保服务员加上小费的收入达到联邦最低工资标准即可,从此小费成为服务业从业人员收入的一部分。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很多服务员普遍宁愿要小费不要底薪,因为小费是按照菜金和酒钱的比例算的,客人点得多就赚得多。很多客人还习惯给现金,那就更棒了——不用交税。美加两国如今没有法律规定消费者必须向服务人员支付小费。

北美的给小费方式有些“不讲武德”

记得20多年前,我第一次去欧洲旅游,在餐馆吃完饭,服务生递给我爸一个小托盘,上面扣着一张纸,我爸在上面写了写,然后把钱夹进去还给服务员。过一会儿服务员回来,盘子里是零钱和那张纸。我爸拿了纸,我伸手去拿剩下的钱,被他阻止。

这种小费方式就比较得体:客人在纸上写上小费金额,服务生拿到后面去结账并准备好客人的零钱和自己的零钱,全程没有直接的“数字”接触。

“君子取之有道”的生财文化,到了北美就压根儿没啥“武德”可言:结账时服务生拿个POS机站在你面前盯着你按,让你在服务生眼皮子底下选择,太让人不适了。这还不是“吃相”最难看的,按消费金额算百分比给小费也就算了,可是几乎所有商家递给客人的账单,都是消费金额+税的价格,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算小费,相当于我得打赏感谢服务员收税辛苦吗?

我不止一次遇到,哪怕打包带走,或在奶茶/甜品店非堂食,也会被要求选18%、20%、25%,别问,问就是“打包了、劳动了”。当然,也可以厚着脸皮选择不给小费,如果你一点都不在意服务员那副真情流露出的“你欠我的”表情。说到这我就来气:凭什么商家要钱要得这么心安理得?

还有一点让我迷惑:如果菜单上只是菜钱,服务费用另算勉强合理,为什么理发、开锁、打扫也要小费?这些服务的定价本来就是购买服务的啊!

服务水准和小费不匹配是最大问题

其实我对这边小费文化有抵触情绪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北美服务业那么烂,根本不配要小费。服务员只负责倒自来水加冰和上菜,在你满嘴食物的时候来关心一句:Are you OK?凭什么要给至少15%的小费?倒水、上菜,难道不是服务员最本职的工作吗?

小费节节攀升,但北美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欧洲服务也是倒自来水,但人家饭菜好吃啊;东亚圈100块的消费“卷”出300块的服务,但恰恰这种质量,人家不收小费。但在北美,给小费成了消费者的本分,服务好却成了“情分”。

文/皇家山翠萍(旅居加拿大)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便利零钱包 暖心促流通——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为出租车司机提供“零钱包”兑换服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0
消费者可查服务人员信用信息 “家政信用查”上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0-17
消费者可查服务人员信用信息,“家政信用查”上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0-17
能否给玩偶过生日是商家和消费者的“双向选择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7
新知|英国:给还是不给?小费有大学问(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2
新知|在加拿大生活 你该知道的事情(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2
专栏|所谓素质,其实是贫富问题——自助餐的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3
苹果推出储蓄服务年化收益率超4% 每笔消费最高返现3%
​第一财经 2023-04-18
最新评论